莫高窟北凉三窟可能不是北凉的
在作出上述推论之前,研究所曾将残绣与莫高窟其它北魏洞窟作了比较:「刺绣为一佛二菩萨式的说法图,佛结跏、露脚、坐覆莲,菩萨侍立、跣脚、踩覆莲、里长裙,与敦煌251、260等窟的小型说法图相似,特别是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基本相同」;「[刺绣]花边中的联珠龟背纹与忍冬纹套迭的形式,在莫高窟259窟、248窟可以找到...
莫高窟中心塔柱式洞窟:呈现西域与中原文化交融互映的艺术形态
这种窟形的大型代表洞窟有北魏时期的第254窟,第257窟,第251窟,第248窟和北周时期的第428窟。其中,第428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第428窟位于莫高窟入口上方三层,此窟据考是北周时期瓜州(敦煌)刺史建平公于义所建,建于北周(557—581年)。前室窟檐已毁。南、北、西壁尚存,绘有五代时的壁画,甬道上绘...
敦煌早期石窟壁画的制作工艺|佛像|北魏|北壁|北凉_网易订阅
画面的中心人物佛像,已经从北凉如272窟北壁说法图中的佛像约53厘米,增加到如北魏254窟北壁降魔变中的佛像约1.95米大了,如果还用直接起稿的方法随手勾画出,就易出现比例失调、结构松散的现象。所以,此时针对独幅画面中人物的比例问题,就运用了比例划分的起稿方法。这种方法被当时及后代的绘制者所广泛使用。从...
讲座实录丨图像与历史——考古学视野下的敦煌石窟
王道士是一个道士,他到了莫高窟之后,当时莫高窟有一个上寺和中寺,是由喇嘛来住着,他是晚到的,他没有地盘,最后他就在16窟附近找了一个据点,建了一个小房子。在这个地方呢,这个是个底层的洞窟,我们看到这个是编号16窟,这个是17窟了,当时积沙已经很厚了,把这个甬道已经掩埋过半了,当时为了利用起来,所以他...
释迦牟尼佛的苦行像
此像后世修改极小,浅龛左右为双树,应是表现释迦太子于卑钵罗双树下苦行的情景。此窟被定为莫高窟北朝第三期,即北魏晚期的公元525—545年前后,时代略晚于第260窟,但北魏原作精神保留得更完整。莫高窟北朝洞窟内共存7尊苦行像,北魏第257、260、248、437、435窟和西魏第288、432窟各有1尊,论艺术性以第248窟为最...
敦煌造像中佛陀袈裟的色彩:依于佛制 合于现实
北魏时期的第259窟北壁下层西起第三龛禅定佛像,北魏时期的第254窟东向面龛交脚弥勒佛,北魏时期的第263窟北壁前部上层佛龛禅定佛像,北魏时期的第260窟中心柱东向面龛内善跏坐佛、北壁前部说法图主尊、南壁前部降魔变主尊,北魏时期的第435窟中心塔柱东向面圆券龛内倚坐说法佛,北魏时期的第248窟中心柱西向龛...
萬世古佛|釋迦牟尼苦行像集萃
塑造得最为成功的是莫高窟第248窟中心柱西向龛的苦行像,此像亦着大衣,衣纹为阴刻线,透过轻薄的大衣隐隐可见瘦骨,尤以头部和喉部、锁骨捏塑得最为成功,颇具表现人体解剖的功力。此像后世修改极小,对照第260窟苦行像,可以推知第260窟像修改前的手印与此像的禅定印是相同的,而且应该更接近犍陀罗的原型。浅龛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