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人造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通过内部的核聚变,源源不断地传递着光和热。在能源短缺的时代,仿效太阳的原理,建造可控的“人造太阳”,源源不断地释放能量,是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不懈追求。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现。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震惊世界。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
如何掌握太阳之力?
事实上,核聚变与裂变恰恰相反;核聚变不是将铀等重元素分裂成更轻的原子,而是通过将氢等轻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合并成更重的原子来产生能量。为了使这一遐想成为现实,核聚变科学家必须在地面上点燃核聚变——这也就意味着科学家不具备像太阳中心那样的高重力场的条件。在地球上做这件事意味着将这些轻同位素放入反应堆...
“人造太阳”
我国在1967年成功爆炸的第一颗氢弹,其原理就是核聚变反应,但这是不受控制的核聚变。“人造太阳”则属于人类正在研制的、可控的核聚变反应装置。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核聚变反应,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但它却并没有像氢弹那样一下子炸掉。原因是太阳的内核温度高达1500万度,压强达到200多万个大气压,同时它还处于...
镜头连中外·第51辑|探索无止境——携手攻关“人造太阳”
该装置又有“人造太阳”之称将模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过程探索聚变能发电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可行性为人类寻找无尽清洁核聚变能源奠定坚实的科学和工程基础↑工作人员在法国ITER项目的预组装大厅里忙碌。ITER的“心脏”——托卡马克装置重达2.3万吨相当于三个半埃菲尔铁塔包含近百万个组件↑这是在法国ITER项目...
米哈游布局的可控核聚变技术,走到哪一步了
为了模拟太阳内部的氢核聚变反应,从而更便捷、安全地获取这一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可控核聚变(Controllednuclearfusion)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也被称为“人造太阳”,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对核聚变过程的精确控制。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便开始布局开展可控核聚变研究,针对核能的发展制定了"热堆—快堆—聚变...
中国创造奇迹!“人造太阳”取得重大突破,无限能源或成现实
据央视新闻6月13日报道,我国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取得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先进磁场结构,这一发现,提升了对核聚变的控制运行能力(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作为人类最前沿的科技,可控核聚变一直都深受各国关注,我国对于该技术同样非常重视,此次取得的科研成果,将使我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为何只能由中国来安装?
今年2月底,全球最大“人造太阳”ITER项目与中核集团中核工程牵头的中法联合体签署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在成功安装ITER“心脏”设备之后,中核又成为ITER主机安装的唯一承包商。全球最大“人造太阳”,为何由中国企业来安装?核反应,是人类已知最高效的能量制造方式,有核裂变和核聚变两种,对应的武器分别是原子弹和氢弹...
人造太阳,三体成为现实?
首先,核聚变需要在极端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现阶段人类无法模拟出太阳内部那样的高压环境,而在常压情况下,反应的温度需要达到1.5亿摄氏度,即太阳核心温度的10倍。在成功达到1.5亿度的高温后,“容器”成为了最难解决的问题。在人类已知的物质中,熔点最高的也仅有4215℃。
成都这里,有一群“造太阳”的人!
整个装置的中间是一个环形超高真空容器,也就是人造太阳的心脏——真空室,里面真空度可达10的-6次方帕量级,内部会产生强磁场,里面的带电粒子会受到磁场的约束和控制,而这种强磁场是通过向线圈通电进而产生的“磁笼子”,这就是磁约束核聚变。钟武律解释,在受控制状态下,等离子体的形状可呈现多种形态。
揭秘恒星核聚变的本质,其中隐藏着两大宇宙奥秘!
在恒星内部,如果密度和温度超过某个阈值,氢原子就会融合成氘,然后是氦3,紧接着是氦4,这个过程会释放出高达2800万电子伏特的能量,是相当可观的。但是,理论上计算,1500万度的温度根本不会引发核聚变,而太阳之所以能发生核聚变,还要感谢量子世界的一种神奇现象:量子隧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