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千年古刹:正定大佛寺的佛教文化之旅
一、历史沿革正定大佛寺的故事可以追溯到隋朝开皇六年(586年),那时它还被称为龙藏寺。历经唐代的龙兴寺,最终在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获得“隆兴寺”的赐额,并一直沿用至今。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大佛寺见证了无数的朝代更迭,也经历了无数次的修缮与扩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二、寺庙布局与建筑特色...
罗汉石雕在佛教寺庙布局中的作用(多图欣赏)
综上所述,罗汉石雕在佛教寺庙的布局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不仅仅是装饰和艺术的象征,更是精神和文化的载体。它们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宗教内涵,为信徒们提供了与佛教教义深度互动的机会,同时也丰富了寺庙的整体氛围和文化内涵。#2024苹果秋季发布会#
邺城考古40年:在这里,寻找中国最早的都城中轴线
“赵彭城北朝佛寺的布局与北魏时期前塔后殿式的寺院布局有所不同,反映了由北魏时期流行的以塔为中心的前塔后殿单院式布局,向隋唐以后普遍出现的以佛殿为中心的多院多殿式布局的转变。”对此,何利群解释道,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佛教理念由早期的释迦崇拜和重视禅修向隋唐宗派分立和崇拜对象多元化的嬗变,在中古寺院建筑格...
徐龙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都城建筑的发展演变
平面布局上,均以佛塔为主,以佛殿为辅,有长方形院落,山门、佛塔、佛殿依次安排在南北中轴线上。在大同发现一座北魏早期佛寺思远佛寺,位于大同北方山永固陵南800米。遗址呈长方形,坐北朝南,由山门、佛塔、佛殿、僧房等组成。塔基呈方形,边长18.2米,由塔心实体及周围殿堂式回廊组成,塔心实体边长残约12米。殿堂式...
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文物赏析——擦擦像
背屏由圆形身光相叠而成,千手呈圆形排列,正身八臂,有二臂合十于胸前,其余六臂持有法器,莲座施仰莲瓣;下层右侧金刚右手曲举持金刚杵,左手于胸前,火焰状发髻高耸,身后披帛环绕,展立于莲座上,身后施火焰纹背光。左侧金刚背屏以圆形头光与身光相叠而成,束高髻,袒上身。整尊像布局巧妙、塑造精美。
一口气看懂中国寺庙布局,涨知识了!
二、寺庙大概布局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pí)卢殿或藏(zàng)经楼(阁)、方丈室等。1、三门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
新疆发现最早的佛教遗址! 坐着火车看佛塔!
寺院建筑布局也被完整揭露,结合不同建筑朝向变化和打破、借用、避让关系,以及出土遗物特征和碳十四测年,揭示出寺院的演变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至迟始建于公元3世纪中叶(东汉末或三国),约9世纪末10世纪初(唐代)废弃,延续时间近700年。覆钵式舍利塔是遗址最早修建的建筑之一,位于建筑区的中心,以其为基点,佛寺于北、东...
邺城遗址:寻迹埋藏千年的“六朝古都”
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单一宫城、中轴对称、按功能分区,这三大特点一脉相承,对隋唐长安城的建造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此后北宋东京城、元大都,乃至明清北京城的格局,也都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而来。邺城的标志性建筑,便是颇负盛名的铜雀三台。它们既是邺城的军事制高点,也成为中国...
王炳华考古手记:交河城历史文化故实
佛寺布局,前部为庭院,后部为佛殿,左右为栉比的僧房。彼此对称,稳定而和谐。院内有供全寺僧众饮用的大水井,直径近两米;后殿中央,为夯土筑成的塔柱。塔柱上部四面开龛,小龛中残破的佛像,暴露出草束骨架、黄土身躯,完全消失了当年曾有的魅力和光彩。寺院建筑方法为垛泥版筑,每版高度不足一米,夹版中垛泥内还...
考古2023|隋唐考古:昆明池旁漕运船,宫人斜里红妆墓
莫尔寺遗址是目前经过系统发掘的我国最西部规模最大、始建年代早、延续时间长、平面布局基本保存完整、发展演变基本清楚的大型土建筑地面佛寺遗址,提供了佛教初传中国时期的早期大型独立式佛教寺院布局和中国化发展演变的关键样本,也为研究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详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