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周轶君:与40位长者对话后,我不再惧怕衰老
前战地记者、作家、纪录片导演周轶君今年48岁了,她始终带着自己的好奇,以独特而多元的视角探入最当下的社会,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愿意提及变老这件事。她说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不再被社会需要”或“被人嫌弃”,像多数人想象的老年生活那样。直至她再次携手纪录片导演任长箴,透过镜头看见了一群“...
微纪录片《学会老》发布,任长箴、周轶君携手泰康探讨养老新态度
纪录片以周轶君的第三方视角,通过对40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不同身体状态的泰康居民细致观察和深入交谈,试图从这群长者身上,让人们看到与传统养老观念不太一样的养老方式和享老新态度。公益微纪录片《学会老》正式发布据了解,《学会老》的导演任长箴曾执导《生活万岁》《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等多部...
任长箴、周轶君携手泰康推出微纪录片《学会老》,探讨“如何老去...
纪录片以周轶君的第三方视角,通过对40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不同身体状态的泰康居民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交谈,试图从这群平均年龄七八十岁的长者身上,让我们看到与传统养老观念“不太一样”的全新养老方式和享老新态度。据了解,《学会老》的导演任长箴曾执导过《生活万岁》《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等多部有...
周轶君,我为什么劝父母多“忍忍”
20多岁的周轶君,逐渐成为一个用具体和行动打破焦虑的人。在加沙,周轶君面对的第一具尸体是一个5岁的孩子,那是她到加沙的第一个星期。第一次面对死亡,周轶君胃里一阵翻江倒海,想哭却哭不出来。可逐渐地,作为记者的职业素养取代了多愁善和感情泛滥,每次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她都要拍照、写稿和发稿。因为自...
豆瓣9.2,周轶君做了一档不被定义的节目
”周轶君说。本科毕业、埃及留学之后,周轶君作为新华社记者常驻中东地区两年,采访过阿拉法特、阿巴斯、亚辛等中东关键人物。她用另一种身份和视角,去接近她喜欢的喜剧所能暴露的本质和真相——甚至可以说,更加直接而剧烈。《中东死生门》周轶君著中信出版社2017-7后来,她离开记者的一线岗位,出书、做纪录片、录...
专访|周轶君:女性可以关心所有的事儿
周轶君:很难根据不同年龄段或者不同性别去考虑(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因为我觉得所有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是从另一个年龄段来的,个体之间差异也很大,所以我觉得我们很难真正把人群和观众区分开来去讨论,我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聊这个事儿。节目嘉宾小鹿当然我也感受到,年轻女孩子她们可能会对某些事情更敏感,比如说在闲聊全宇宙的那一...
最牛的斜杠中年女性——周轶君,她究竟是何方神圣?!
周轶君就这样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冲进了枪林弹雨中,在被称为离上帝最近的地方,加沙。在这里,她见识过尸横遍野带来的视觉和心理双重冲击,满地血水将鞋子染透的恐惧,和当地人对女性最大的恶意。当地的习俗是女性需要穿着罩袍和围戴着头巾,周轶君遵循着当地的规则,不知为何却被当地的孩子们追着用石头打。
戴锦华×周轶君:女性是一种处境
周轶君:“女性是一种处境”,这句话是从上野千鹤子的书里摘的,当我们在讨论“女性是一种处境”的时候,自我认同的是什么?我们在讨论一种什么样的处境?戴锦华:“女性是一种处境”,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它仍然是西蒙娜·德·波伏娃那个表述的延续,女性不是生而为女性的。我们今天用性别的和高度自然化...
周轶君:叙利亚的痛苦 正是因缺少西方干预造成
周轶君:又淳朴又漂亮,说最时髦的是黎巴嫩的,但叙利亚的姑娘最漂亮,你看你眼睛突然大了,而且他淳朴到什么地步呢,我听有老师说,他可能80年代的时候他第一次去叙利亚,后来过了大概有十来年他又去,他说这个叙利亚人都变坏了,说以前我坐小巴都替我付钱,现在我得自己付钱了,就说过去他们的人就见到外国人,见到中国人...
纪念|虽当严冬,犹如夏花——献给新华社编辑徐勇
2019年11月20日,新华社国际部专稿中心主任、高级编辑徐勇在位于北京的办公室中因突发心梗去世,享年56岁。本文转载自《中国记者》微信公众号“京原路8号”。七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是新华社同事许杨、党琦、凌朔、刘锴,新华社前同事周轶君,潇湘晨报信息技术支持部原主任黄素云,京华时报原副总编苏宁。三首诗的作者分别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