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松鸡的“劲舞团”
雄性艾草松鸡的胸部还有两个黄色的气囊,这是它们在求偶时用来展示自己魅力的主要工具,用来衬托自己“劲歌热舞”的优美风姿。每年的2月下旬到4月,成群的雄性艾草松鸡都会在长满三齿蒿的草原上跳起求偶舞蹈,经过先行争斗,体格最强壮、舞姿最能吸引异性的艾草松鸡位于舞场的中心位置。它们的舞蹈主要以抖动胸部为主,先...
我的家乡,黄土高原的一个村庄……
清甜的艾叶香牵动着淡淡的乡愁,是离家的游子们朝思暮想的味道。(由美食谈及乡愁)除了美景和美食,我更喜欢的是家乡的情。井冈山百分之六十都是客家人,客家人素来有“客来莫寒酸,客走咸菜汤”的说法,指的是客家人平时省吃俭用,但在招待客人时,则几乎是倾其所有,客家人热情好客的称誉便由此而来。(用俗语介绍...
苏轼在徐州一连写下五首词,却成为词史上的里程碑,原因让人动容
“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倩罗裙”,这短短两句话就刻画出一幅风趣生动的乡村风俗画,词人描写乡村生活的场景,下笔自然,清新脱俗。苏轼目之所及的田野和祠堂,又是一番光景:村民们老幼相扶相携,来到打麦子的土地祠;为感谢上天降雨,他们准备了丰盛的酒水和食物作为贡品,他们可以尽情地享用谢雨仪式中剩余的...
拾叁小苑:艾草的前世今生,历史起源发展,网友惊讶:原来都是因为它
苏轼《浣溪沙》中“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还有著名的诗句“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这些都是古人对于艾叶的描写。而古人尊称长老叫“艾”,形容青年美貌也用艾,称为“少艾”;在《诗经》里,连保养都叫“保艾”;《史记》更是把太平无事称作“艾安”。也许因为艾与“爱”谐音,人们对艾草...
描写女子身体之美的十首“污”诗,只能看前八首,最后两首偷偷看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玉体腻颈凝酥白,轻衫淡粉红。碧油凉气透帘栊。指点庭花低映,云母屏风。恨逐瑶琴写,书劳玉指封。等闲赢得瘦仪容。何事不教云雨,略下巫峰。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
端午节和四季优美随便果 不限于安康、快乐
因此,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葵花、薄叶、艾草等物,以驱避邪秽;大人用丝线制成“百索”、用艾叶剪成虎形,给小孩子随身佩带,以祛除灾祸;人们还有“采艾柳桃蒲,揉水以浴”的习惯,认为取“午时水”沐浴后,“一年疫气不侵”(www.e993.com)2024年11月12日。由此可见,端午安康的说法是非常准确的,古人辟邪驱瘟的目的,的确是为了安康...
42岁的苏轼在徐州乡村考察后,连写五首同名歌词,直接将宋词带进一...
这首词上阕着重描写了乡村女子的形象,是顺着第一首写下去的。农村女子不像整日描红刺绣、穿针引线的城市女子一样待在闺房中,但仍不能和男孩子们一样到石潭前来看谢雨的热闹场面,所以她们只能在门口聚观,她们的情态被词人一一摄取。久旱逢甘雨是喜事,知州苏轼途经石潭也是当地的头条新闻、头等大事。
苏轼最接地气的五首词,却成为词史上的里程碑,创作原因让人动容
苏轼热爱徐州,热爱徐州的百姓,流连徐州的山水人情,他用真情赞美徐州的山水风景与人物风情。白发老翁、顽皮孩童、采桑女子、络丝姑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节日习俗甚至各种农作物,都成了苏轼诗词取材的对象,也成为了他寄托思念,抒发情感的素材。在徐州任职的两年时光里,苏轼一首首纸短情长的词作,不仅是对徐州的赞...
苏轼、陆游、文天祥在端午这一天,写下了怎样的诗句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这首诗作于庆元元年(1195),描写了越州(今浙江绍兴)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制香囊、点朱砂、开怀宴饮等节俗,满溢生活的乐趣。创作这首诗时,诗人已入古稀之年。辞官归家的日子里,诗人渐渐融入田园...
端午节,古人的“卫生防疫日”
“五月五端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形象地叙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插艾草和菖蒲驱逐瘟疫的习俗。《荆楚岁时记》说:“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说:“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民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