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用八小时看《静静的顿河》
正因其段落式反复出现,观众完成了8小时的情绪堆叠,歌舞越是愉快,就越反衬个人和民族命运在时代前的无常,也越是凸显哥萨克人民面对苦难的刚强意志,才让作品完整而具有了史诗气象。话剧表面结束于阿克西妮娅的死亡,实际上终结在格里高利将马刀扔进顿河的标志性时刻,个人悲剧升华成哥萨克民族对于战争的厌倦和疲惫。此时,观...
观众席 | 《静静的顿河》:8小时为何是种必要
此时,观众与演员共度的8小时已经不单指演出时长,它所产生的身体疲惫感成为了和剧本、演员等并列的戏剧组成部分,不可或缺。演员没有8小时表演的疲惫,就没有人物状态,观众的疲惫则恰如哥萨克们的感受,由此抵达了文本之外另一种戏剧的真实。没有8小时的演出时长,也就没有了话剧《静静的顿河》的灵魂。作者:朱一田...
《静静的顿河》:它的漫长让我饱尝阅读的富足
好作家,就是要力争成为最后一个浮出水面的人;好的小说,就是在水下亦可安稳致远的一次次潜行。回到《静静的顿河》。重读两遍之后,只要一有空,我依然会拿起来,风吹哪页读哪页;或者听,我下载了小说的音频,散步的时候戴上耳麦,随机点开一节,声音一起,就能迅速地进入小说的情境。不是我专注,而是源于“原生态”...
话剧《静静的顿河》北京首演在即 八小时都是浓缩的精华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讲述苦难的史诗,但该剧贯穿始终的则是恣意的青春、狂野的生命和哥萨克人用歌声、欢笑、呼喊,甚至打架斗殴来表达痛苦、不平、苦闷的生命状态,他们永远都在用笑、用唱、用舞来表现面对痛苦绝境时的不屈意志。剧中所有演员都是格里高利·科兹洛夫在圣彼得堡国立戏剧艺术学院教授的学生,从一年级培养,...
《静静的顿河》在上海:一次用仪式感征服观众的戏剧大餐
从主办方精心准备的俄罗斯餐盒、冰糕和格瓦斯饮料,到深夜两点半散场后早早等候的出租车,再到挑战8小时演出后的成就感,《静静的顿河》在社交圈上充满了话题感。尤其是8月30日的首场跨夜演出,从晚上六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半结束,伴随着开场前突然而至的滂沱大雨,《静静的顿河》因为这些额外的元素,给了观众...
《静静的顿河》苦等15年 俄罗斯文学名著终问世
激情、迷恋和挫折,这是《静静的顿河》中讲的故事,也是把这部俄罗斯文学名著拍成电影的过程中经历的一切(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历经15年的波折,英国著名演员鲁珀特·埃弗雷特主演的《静静的顿河》终于以七集电视电影的形式在今天登陆俄罗斯电视荧屏。拍摄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这部巨著是前苏联电影人谢尔盖·邦达尔丘克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始的...
《静静的顿河》:一次用仪式感征服观众的戏剧大餐
当然,只有仪式感和服务是不够的。《静静的顿河》能引发如此巨大的传播效应,和这部小说与一代中国人的俄罗斯情节有关,更和这部作品在中国历史征途有关。更重要的是,在越来越多世界一流作品来到上海之后,观众的审美正在日益成长,人们渴望看到重量级的作品,看到有文学性的作品,看到有话题性的作品。当然,也有很多人渴望...
【一战停战百年】关于战争的文艺作品
《静静的顿河》,米哈依尔·肖洛霍夫(MikhailSholokhov)著我的外公也在一战战场上经历过枪林弹雨,他曾经给我唱起战壕里的小曲:“如果有人问起/那里有多危险/噢,我们绝不会告诉他们。”这首歌是战士们根据当时热门百老汇音乐剧《犹他州女郎》改编的。战争的恐怖和绝望超出了常人的理解,没什么比这更恐怖的了。当时...
有时代气象亦有细腻生活,优秀戏剧闪耀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马斯特卡雅剧院创建于2010年,《静静的顿河》是剧院的镇院之宝。剧中的主创则是导演格里高利·科兹洛夫一手带出的表演和导演班学生。《静静的顿河》是这群80、90后的毕业大戏,许多年轻人初次排演《静静的顿河》段落时才20岁不到。此次来到上海,这支斯坦尼表演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学院派团队也走进上海戏剧学院,分享他们...
李尔十二悲歌起,顿河静淌八小时|2019十佳戏剧
八小时史诗《静静的顿河》犹如一幅俄罗新现实主义画卷,向观众慢慢展现出俄罗斯民族的积极乐观、坚韧不屈的顽强生命力,且戏剧张力十足。值得一提的,首先是简约的舞台布景装置,随着剧情时空的流动,舞台也随之变化,用简单舞美创造出丰富的舞台语汇、人物语汇,聚焦于人物与人物的情感生活。其次是演员的表演,如此年轻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