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国际主流纪录片的“故事化”转向
与之相较,当代叙事纪录片展现出更强的叙事整合倾向,即它们倾向将散乱的素材纳入到连贯、严密的因果情节链中,以引导影像表意。具体而言,当代叙事纪录片大多借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开始-发展-结局”三幕式结构,以建立一条或多条最终趋向闭合的叙事弧线,将一系列事件整合到“问题/解决”的框架中,影像和叙事的暧昧...
创见与误读:论浦安迪“中国小说的兴起”研究 | ??刘林
正如上述引文表明的,浦安迪赋予反讽“最广义的意思”,他将小说中的反讽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借助于这个或那个角色的看法,给予我们初是终非的印象”,这其实是叙事学中的视角转换问题,但视角转换并不一定都带来反讽,如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第1章是小说史上视点转换的经典例证,但很难说是反讽。第二种手法是“旧瓶装...
罗墨轩:隐匿的烽火:《三国志演义》合肥——濡须之战的文本功能与...
最后,如果说上述观点只停留于小说的文学技法层面,那么小说围绕四场战役的改编还形成了“互文美学”与“去主角化”两种叙事意趣,在文学想象中彰显着小说的文本之奇。故本文试以小说关于合肥—濡须之战的叙事为例,来审视小说在编排次要情节、塑造配角人物时的叙事意趣与艺术成就,以期在学界近来强调“回归经典,细读文本...
史学叙事研究与中国自主的叙事理论体系
一方面,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受到西方叙事学(也包括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的影响,中国学界一些研究者习惯于把汉语“叙事”视为英文“narrative”或“narration”的翻译词,“故事”被等同于“story”,“叙事”被等同于“story-tellling”,忽视了汉语“叙事”概念注重求实的特点。对于这一现象,文学界已率先作出修正并努力提炼中...
郭震旦 | 古史辨:现代中国史学的记忆之场
在他那个时代,历史认识论还未能对历史叙事的建构属性给以彻底的揭露,历史叙事的“文本”属性也还没有成为史学界共识,顾颉刚当然不可能捅破这层窗户纸。因此,人们对古史辨创新性力量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方法论层面,未能上升到认识论层面。需要强调的是,笔者无意将顾颉刚打扮成先知一样的后现代主义者,他与后现代相对...
一周文化讲座|今天,让我们谈谈抑郁|作家|文学|梁永安|主讲人|出版...
作为“三礼”之一,《礼记》一书汇集了丰富的仪文细则、礼学要义,诚可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特别是它从仪容、举止、德性修为等多方面塑造了古代中国的“君子”气象,代表了斯文与儒雅,可称中国版的绅士风度,对后世历代士大夫的立身行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今人的修身、向学、操守砥砺也多有其独特价值。
一周文化讲座|今天,让我们谈谈抑郁_腾讯新闻
作为“三礼”之一,《礼记》一书汇集了丰富的仪文细则、礼学要义,诚可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特别是它从仪容、举止、德性修为等多方面塑造了古代中国的“君子”气象,代表了斯文与儒雅,可称中国版的绅士风度,对后世历代士大夫的立身行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今人的修身、向学、操守砥砺也多有其独特价值。
文学批评如何融入中学语文教育
在中学师生中倡导文学批评写作,就是要强调对文本的深挖广揭,打通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运用传统的历史社会批评、审美批评以及现代的叙事学、阐释学等方法,写出富有现代特色的文学批评来。相信通过多方合力,文学批评完全可以更深入地走进中学校园,化为素质教育源源不竭的推动力。(作者系山西评论家)来...
论数据新闻的叙事范式
如今,传统的西方叙事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扩展,发展成为后经典叙事学,它将研究范围延伸至文化意义上的叙事作品,无论这种叙事作品是以什么样的媒介形式出现的。在后经典叙事学中,结构主义的标准化价值已被多元价值与不可简约的差异所取代,但其内核终归没有消亡,叙事还是“犹如普通语言、因果关系或一种思维和存在的方...
潘建国:文学经典与视觉艺术的历史叠影—跋《四大名著插图萃编》
其中,经典小说插图的风格样貌,无疑发挥着特殊的典范与引领作用。小说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品就是“四大名著”,即《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前三部为明代作品,乃明末“四大奇书”中的三种(另一种为《金瓶梅》),后一种《红楼梦》则迟至清代乾隆末年才正式刊行,它们历经数百年的经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