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刘丰认为胡瑗摆脱汉唐以阴阳灾异、天人感应为主的解释模式,将《洪范》还原为以“皇极”为核心的圣王治理天下的政教经典,因此既有“创通经义”的一面,也为后来的儒家学者“革新政令”提供了经典理论的准备。许家星认为胡瑗的哲学既强调师儒所承担的推行仁义礼乐之教化重任,又建构起有体有用且明体达用之学,开启了宋学...
新课程改革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21年,教育部适时发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犹如一盏明灯,为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速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利用传统文化精髓铸魂育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框架。教师作为课程教材的直接使用者与教学效果的...
儒学研究 | 沈顺福:论传统儒家经典观
王符明确提出:“先圣之智,心达神明,性直道德,又造经典以遗后人。……是故圣人以其心来造经典,后人以经典往合圣心也,故修经之贤,德近于圣矣。”[2]圣人是经典的作者。经典,方以智称之为“典要”:“上古圣人不得已而为之立名,此上古之典要也。”[3]经典由圣人制作。在传统儒家看来,很多儒家经典产生于...
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共同纲领:儒家的修心法则与步骤
儒家有一本经典叫《大学》,它主要讲“大学之道”,所谓“大学”之道,就是指修心(或修身)、成人之道。它具体讲了三条基本纲领以及实现这三条纲领的八个条目。《大学》开篇即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大学成人的三纲领。接下来,《大学》...
试析儒学德性论的新时代发展与创新
二、形成道德实践传承与高等教育、科教兴国之间的现实依托与转换《中庸》以“智、仁、勇”为三“达德”,因而智仁勇在《中庸》被视为普遍意义的德行,成为早期儒家德行伦理的代表。早期儒家伦理从孔子到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中都包括了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德性伦理。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都在以思想、科学之伟力改...
梁启超锐评诸子百家,句句发人深省|墨子|孔子|孟子|荀子|清朝|编剧...
梁启超认为《庄子》内七篇是全书纲领,尤其《逍遥游》中的“至人无己”是全书关键,“无己”并非真的“无我”而是拒绝假我,拒绝拘执于各种表相和是非(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然而,庄子本意并非叫人消极顺应,而是志在救世,让人从世间得大自在。从庄子哲学受到启发,梁启超分享了四条切身体会的修养方法,一是趁着不“有人”也不“有于...
王齐洲:《大学》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论建构
首先,孔子私人所办学校是大学,而他又以复兴西周礼乐文化和学校教育为己任[12],大学教育理论由孔子所传述理所当然。说孔子学校是大学的主要证据是: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这与《礼记??王制》所云“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13]的官办大学教育...
唐萌丨儒家“正名”与《文心雕龙》正名思想
一、儒家“正名”与《文心雕龙》正名思想的渊源《论语·子路》篇中,孔子提出“正名”。《子路》篇曰:“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2]子路向孔子请教如何在卫国为政,孔子回以“正名”。正名说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春秋末年,礼崩乐坏,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礼制不彰、道德沦...
吴建雄: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四)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提高干部素质,第一位的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攸关国家和政党的兴衰存亡。习近平强调:“一定要看清我们的历史方位,看清我们为之奋斗的现实目标和远大目标。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全力为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儒家思想渊源
孔子的学生端木赐问孔子如何为政治国,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孔子将“足食”视为为政治国的三大基本纲领之一,而“足食”的本质就是富民,孔子又提出了“先富而后教”的治国思想。孟子继承孔子思想:“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上》)认为百姓的富强才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