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四国的「跳岛」生活,自由是现实还是泡影?
但人类学家项飙曾对于逃离式的行为提出过警示。项飙认为,当代社会的流动成本太低,让人遇到问题后倾向于离开眼下的“小环境”,而非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对待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要考虑清楚自己的离开是一种救赎,还是单纯的逃避。在他看来,频繁逃避,却不能改变自己基本生存状态,是许多人产生无力感的重要原因。
项飙专访(上)︱重建附近: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
近年来,项飙成为一位频频将学术概念转换成公共话语的人类学家。他认为,21世纪的社会科学研究一定要是对话式的,那种话语操作式的理论生产,跟大众的感受对不上号;在今天,学问做得好,一定要寻找一种效果,你可能给不了具体答案,但要对人们寻找答案提供帮助。项飙一直对中国年轻人的焦虑比较敏感,他希望能把...
对话人类学家项飙:怎么去面对已知无解的问题
项飙发现,他在国内年轻人中受欢迎的程度超出了想象,但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年轻人的导师,而是一个对话者。对话式研究,也是他面对“共同的焦虑”这一研究方向的工作方法。2023年10月,南方周末记者在广州对项飙进行了专访。以人类学理解艺术,“认得感”不同于“看得懂”南方周末:为什么近年来当代艺术界越来越关注人类...
专访项飙:把公众对“附近”的需求转变成自下而上的行动
近日,在“城市与我们:跨越边界”三联人文城市光谱论坛上,人类学家项飙以《从虚拟世界到真实社交,我们如何重建附近?》为题,提出“最初500米”的设想。在数字时代,人们前所未有地依赖网络,沉溺于虚拟世界,真实的社交逐渐稀缺。人作为城市的主体,需要有意识地跨越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正因如此,三联人文城市季以“...
人类学家项飙:能上社交媒体说话的人,会觉得自己的感受是全世界的...
在《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一书的末尾,编著者留下了一个邮箱地址,邀请读者针对书中谈及之处提出问题或异议。该书从人类学家项飙的个人经验切入,探讨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诸多重要议题。自2020年7月出版以来,《把自己作为方法》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读者...
人类学家项飙“走归”,谈当代“丝滑生活”的背后
温州网讯近几年,国内恐怕再也没有比“内卷”更出圈的人类学术语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项飙正是将“内卷”概念推向大众的一位人类学家。人类学并不是一门十分受关注的学科,但项飙是近年来非常受关注的一位人类学家。项飙资料图来源网络温中毕业、保送北大、牛津读博的项飙,现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他是近年...
人类学家项飙聊热门话题"内卷化":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竞争的彻底贯彻
本文由“红豆奶茶大杯”推荐,来自《澎湃新闻专访|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太长不看的同学,我给大家划一下重点:在项飙看来,“内卷”的背后可能指的是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竞争成为生活导向,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方式和生活和资源分配方式。
人类学家项飙:个人的意义和尊严不在于个人,一定在于关系
人类学家项飙说:“个人的意义和尊严不在于个人,一定在于关系”。03个人的意义和尊严不在于个人,在于关系在人类已经过去的几千年文明当中,大部分的人类学家认为,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大部分人并不是在强调个人的独一无二性,大部分人都想“关系”,怎样去协调我们之间的关系。
人类学家项飙:在这个时代,怎样做个有担当的知识分子
12月13日晚和14日下午,项飙教授在清华大学分别以“悬浮:流动、期望和社会成长”和“清理和升级:流动人口管理和城市社会发展”做了两场演讲。项飙教授有着温州式的瘦小与活力。他穿着极其家常的条纹毛衣、休闲裤和拖鞋,起身递巧克力给我们吃。现于牛津大学人类学学院任教授的他经历了人文社会学者少有的年少成名。18...
对谈项飙:今天的大学老师是一个比较不讲职业道德的群体
项飙,人类学家。现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源自人类学家项飙和《单读》主编吴琦在2017-2019三年间持续进行的漫谈,历经多地辗转和体例、细节的反复推敲,直到如此特殊、富有转折性的2020年,才终于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