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訊】李天虹:《湖北出土楚簡五種》
二號墓(一九九二年發掘,四十九枚),江陵拍馬山〇二七號墓(一九九五年發掘,三枚),武漢江夏丁家嘴一、二號墓(二〇〇九年發掘,一百枚)和荆門嚴倉一號墓(二〇一〇年發掘,六百五十一枚,含簽牌)五地七座楚墓出土的共計八百二十七枚楚簡(含無字殘簡)。
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曾侯乙墓珍贵文物现身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的发现震惊世界。此后四十多年,江汉平原考古不断取得新进展。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丰富而精美的出土文物极大增进和改变了人们对于曾、楚两个南方古国历史文化的认知。展览结合大量近年考古学术成果,以湖北地区出土的考古文物为中心,带领观众探索和认识周代曾、楚两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创造与...
武王墩墓与曾侯乙墓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1978年夏,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15000多件文物,其中国宝级文物9件套,出土的青铜器宛如刚放入地下,漆木器鲜妍如新,竹简墨迹清晰,曾侯乙编钟以及九鼎八簋的出土,在当时引起轰动。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掘的编钟也有不少,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质最高的依然是曾侯乙编钟。有专家曾说,“能媲美曾侯乙墓的只能是期待发现...
江西樟树国字山战国墓出土玉石器全披露!
国字山出土的4件Ⅱ式琉璃珠,为离心圆式多层圆纹组成眼饰,以浅蓝色为琉璃基体,白、棕和深蓝构成眼纹,这种样式与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分相似。而以白色圆为眼轮廓,黑色圆为瞳的Ⅲ式琉璃珠与安吉垅坝战国墓、鸿山越墓邱承墩出土的琉璃珠风格类似。蜻蜓眼式琉璃珠是西方“恶眼”信仰的产物,随着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曾侯乙墓发掘档案全面公开 大部分展品为首次展出
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发现了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万余件青铜器、漆木器、金玉器,其中,“一钟双音”的曾侯乙编钟更是震动了全球考古界,有学者将曾侯乙编钟与兵马俑并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足见其学术价值。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在展览开幕仪式上介绍,曾侯乙编钟是湖北省博物馆最重要的...
湖北省博物馆首次公开曾侯乙墓珍贵档案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12月12日,“中国记忆——曾侯乙编钟出土45周年文献展”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此次展览分为四个单元,搜集整理了数千件曾侯乙墓发掘、研究、展览传播相关的原始档案,完整回顾了曾侯乙墓发掘的全过程。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表示,此次展览,首次将曾侯乙墓发掘亲历者及家属捐赠的珍贵档案公之于...
安徽大学陈广忠教授连发三文讨论淮南武王墩大墓
1933年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楚墓,是为楚幽王墓。这个大鼎,记载了楚幽王三年(前235年),“秦、魏伐楚”(《史记·楚世家》),兵败而退。楚国把缴获的青铜兵器,“正月吉日”,铸成铜鼎,以彰战功。现藏天津博物馆其三,楚王酓章镈(bó)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一号曾侯乙墓出土编钟,镌有“楚王酓章”等文字:“...
湖北:工业CT技术“看透”曾侯乙尊盘 解开困扰文博界数十年的疑惑
被誉为“商周青铜器巅峰之作”的曾侯乙尊盘,终于被里里外外彻底看明白。科技助力开“天眼”曾侯乙尊盘内部结构终于看明白青铜器,承载着中华礼乐文明,而巧夺天工的曾侯乙尊盘,无疑在向后人述说着青铜时代那无与伦比的辉煌。1978年,曾侯乙尊盘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
科技助力“开天眼”,曾侯乙尊盘被彻底看明白
被誉为“商周青铜器巅峰之作”的曾侯乙尊盘,终于被里里外外彻底看明白。“天眼”一开不用再“雾里看花”了青铜器,承载着中华礼乐文明,而巧夺天工的曾侯乙尊盘,无疑在向后人述说着青铜时代那无与伦比的辉煌。1978年,曾侯乙尊盘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该器物由尊和盘组成,上面是尊,下面是盘...
重要进展!武王墩墓提取各类文物3000多件(组)
5月14日,安徽省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等单位专家,研究讨论武王墩墓时代、性质与价值内涵。△从音韵学的角度来说,“酓”字和“熊”字的古音相近,可以通假。在曾侯乙墓出土的楚惠王钟上面“熊章”就写作“酓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