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时间的果实”——塞尔维亚(南斯拉夫)电影影像展在沪开幕
由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和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朋友是时间的果实——塞尔维亚(南斯拉夫)电影影像展”,昨天在秀709媒体园开幕。开幕仪式由上大上海电影学院书记丁友东主持。与会的中外嘉宾共同为影像展揭幕。上大党委书记成旦红说,期待未来上海大学能和塞尔维亚在电影联合制作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人民日报》上记载的南斯拉夫电影进入中国银幕史
相隔不到十天,1977年8月27日的《人民日报》再次推出南斯拉夫电影《桥》的广告,称这部电影“自一九七七年八月三十日起在全国陆续上映”。而正是这一部电影上映的八月三十日,当时的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踏上了首次访问中国之旅。因此,两部南斯拉夫电影在中国的放映,有着中国与南斯拉夫两国关系升温的大背景支撑。紧接着...
...这是一座好桥”瓦尔特之子开启塞尔维亚(南斯拉夫)电影影像展
这类影片在美学上追求简洁逼真,人物上强调忠诚勇敢,叙事上强调宏大壮烈,成为南斯拉夫电影对世界电影的独特贡献。中国观众喜爱的电影《桥》(1969)《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展台上,陈列着黑白照片样子的“歌词卡”,谱写着《啊!朋友再见》的词曲。身为主策展人,上大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上海电影...
南斯拉夫电影《桥》与众不同处,是它复原了战争中人伦尽失的残酷
影片的残酷、幽默与壮美是其主要特点,今天看到,主线依旧清晰了然,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激烈,它比《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更有一个清晰的情节线索。影片大致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炸桥小分队的组成,刻划了每一个人的性格,及潜伏着矛盾。第二部分,是行进途中遇到猫头鹰,设置了谁是内奸的悬念。第三部分,就是炸桥...
八部经典南斯拉夫老电影,如今都已成绝唱,只能在光影中去怀念
电影《桥》在哈·克尔瓦瓦茨的巧妙执导下,汇集了斯·佩洛维奇、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和伊·加洛等众多杰出演员,于1969年在南斯拉夫的银幕上熠熠生辉。而在1977年,这部影片被引入中国内地,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许多六零年代人心中的一段共同记忆,承载着他们的青春与梦想。在1944年的南斯拉夫,德军严密...
望岳谈|塞尔维亚一瞥:电影《桥》和山东路桥
匈塞铁路的“历史感”,特别是“山东路桥”参与修建匈塞铁路,也让人想起一部存在于很多中国人记忆中的影片:前南斯拉夫1969年上映的电影《桥》(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今天的塞尔维亚是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影片《桥》讲述了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期,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将德军撤退途中一座必...
中塞友谊跨越山海相连 《桥》《啊,朋友再见》激励饱含信念的奋进者
在中国广为流传的经典电影《桥》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由波斯纳电影制片厂出品,该片于1969年7月在南斯拉夫上映。该片讲述了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期,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将德军撤退途中一座必经的桥梁炸毁的故事。
朋友是时间的果实
塞尔维亚有句俗语:“朋友是时间的果实。”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时隔8年再次访问塞尔维亚。同样是在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人民对塞尔维亚素来怀有特殊友好感情,南斯拉夫电影《桥》、歌曲《啊,朋友再见》在中国广为流传,激荡着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反法西斯精神,也伴我度过了青年时代。
一周文化讲座|短视频时代阅读的获得感到底在哪里?
时间:4月20日(周六)17:00-19:00地点:朝阳区东坝镇半截塔路53号郎园station(北京纺织仓库南门)D3-1座单向空间嘉宾:刘国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翻译家)、戴潍娜(诗人、译者)197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隐逸派”蒙塔莱诗歌代表作《乌贼骨:蒙塔莱诗集》中文译本于今年在国内首次出版。蒙塔莱或...
“真是一座好桥啊!塞尔维亚朋友,请问她叫什么名字?”“中国”
我在这里唱给大家听的,是上映于上个世纪60年代,并于70年代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的南斯拉夫抗战电影——《桥》的主题曲,由法国著名的左翼歌唱家伊夫·蒙当(YvesMontand)于1944年发行的、歌颂意大利红色游击队员的经典曲目——《啊,朋友再见》(Bellaciao)。Bella在意大利语中原本是“美人、姑娘”的意思,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