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临时约法》,孙中山如何给袁世凯"挖坑"?看完才知套路太深
孙公命胡汉民召集同志、参议院及我等讨论大体,开宗明义,有拟定为统一共和者,有拟定为民主共和者,首都虽定南京,而袁氏不来,遂成悬案,至中央则宜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不难看出,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是得到了孙中山的肯定或由他授意的。但是,显而易见,以法律的形式将责任内阁制确定为中华民国的国体,却是和孙中山的...
从公爵组阁到亲王掌政,看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时期的内阁政府兴衰
“东条陆相向近卫首相建议内阁总辞职。其理由是,如果不能按9月6日御前会议通过的决定执行国策,那么参与这项决定的政府就应该引咎辞职,另由新的政府来负责重新制定国策。于是,10月16日第三届近卫内阁决定总辞职。”这样蛮横行径的背后,就是整个社会民众的协助与支撑,所以日本军国主义才有发展的土壤,并最终将日本带...
世界史常考历史事件时间表,一文理顺!
11、英国颁布《权利法案》(1689年);12、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18世纪中叶);13、英法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14、启蒙运动(17、18世纪);15、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确立(17世纪末);16、美国发表《独立宣言》(1776年);17、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1787年);18、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二、自...
民国初年的政体之争:总统制还是内阁制?最后还是成了“军阀制”
那怎样才能变总统制为内阁制,并将其合法化呢?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修改此时正在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孙中山一方看来,法律一旦确定就不能随便更改,将责任内阁制通过《临时约法》固定下来,是对袁世凯就职后最大的限制。三、民初共和制度的困境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式通过,这部法律当中...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1721—1731年间,沃尔波尔从不干涉外交政策到主导英国外交,并且确立了英国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段时期沃尔波尔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维持英法合作,维护欧洲均势,用和平的方式化解战争危机,其目的是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发展英国的商业贸易。当维也纳联盟和汉诺威联盟的对抗导致欧洲战争危机时,沃尔波尔采取防御战争和避免战争...
法国历史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最终得以确立下来(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新内阁解除了0余名保守派省长和地方官员的职务,共和派在全国各级政权中取得支配地位1878年,议会决定将7月14日定为国庆节,《马赛曲》定为国歌。1879年1月参议院1/议员改选时,共和派得到了82个席位中的66个。共和派乘胜追击,提出了对行政、司法和军队高级将领中的保守派进行...
从参议会制度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民主建政的成功探索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权建设的实践中,从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的参议会制度,到全国解放前后相继实行的各界代表会议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再到1954年最终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而在新中国建立了一种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和三权分立,也有别于苏联议行合一的苏维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①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的胜利。②时间:1689年颁布③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④作用: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①时间:18世纪中期,内阁制形成,英国成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典型国家。
民国档案︱辛亥革命后日本舆论界对中国共和制度的关注与讨论
对中国政制建设的再认识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共和建设进入新的阶段,选举大总统、颁布正式宪法提上日程,即日本所谓的由“假政府”向“真政府”过渡。这一时期袁世凯通过不断换总理、自己单独召开会议等方式突破《临时约法》束缚;国内知识界围绕如何设计共和宪法,如地方自治、政党内阁、弹劾总统等具体问题,在...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理论与实践
他特别强调了1946年法国宪法的特点,认为法国宪法是代表了比较进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内阁制宪法。毛泽东同志比较分析近代中国宪法文件时发现,从《十九信条》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特点是条文不多,文字简明,很受启发,提出中国的宪法以100条左右为宜,文字要简明,不能有多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