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馆刊|春秋时期郑都变迁的考古学探索
其兴盛期始于两周之际,与郑国东迁的时间相吻合;终于春秋中期偏早,又与郑韩故城春秋中晚期高等级遗存的年代相衔接。而且从目前考古发现看,两周时期具有大规模铸造青铜礼器作坊的遗址,除王都外,或为畿内中心采邑,或为畿外诸侯国都,都是封君的核心城邑。因此,春秋早期前后处于兴盛期的官庄遗址,很可能是一处都邑性...
周平王东迁对周朝有何影响?
王室权威的衰落:周平王东迁之前,西周时期周天子拥有绝对的权威,是天下共主,诸侯对周天子的命令大多言听计从。但东迁之后,周天子的实力和威望大幅下降。一方面,东迁过程中,周朝失去了原来在关中地区的大量土地和人口,经济基础遭到削弱。另一方面,在平王东迁的过程中,一些诸侯势力开始坐大,如郑国。郑庄公甚至与周桓王发...
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朝代,汉朝只能排第四,它却存在近800年
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有人说春秋战国,已不是一个国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就好比联合国不算一个国家。但是那时候周朝实行...
春秋时期的成文法运动
“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之口,意思是之前的统治者并不预先制定和公布法律,遇到问题都是临时讨论,依靠比较原则性的礼法来解决问题、治理国家。这种做法给了司法者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权,同时剥夺了民众的知情权。就如唐人孔颖达所解释的那样,“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令不测其...
先秦时期,居然有3个东周、西周?真相:西周、春秋、战国各有1次
鲁国的史书《春秋》从周平王东迁开始纪年:周平王(在位执政51年)→周桓王(在位执政23年)→周庄王(在位执政15年)→周僖王(在位执政5年)→周惠王(在位执政25年)→周襄王(在位执政33年)→周顷王(在位执政6年)→周匡王(在位执政6年,无子传给弟弟定王)→周定王(在位执政21年)→周简王(在位执政14...
“春秋战国”是啥朝代?春秋为何称为春秋,战国为何称为战国?
春秋时期,从平王东迁的公元前770年开始,至三家分晋的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则从公元前475年持续到秦国一统六国的公元前221年(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同样是历史的一个阶段,它们为何得名“春秋”与“战国”呢?这其中必有缘由。春秋之名,乃后人依史官记载所赋予。那时诸侯纷扰,虽尚存礼制之束,但纷争不断。鲁国史官悉数记载...
通鉴中国1000年:春秋和战国的分界应该从什么时候算起?
传统的说法是:将鲁哀公十四年再往后拉4年,也就是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这一年实际上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就是因为《史记》中的六国年表是从这一年开始记述的。于是,公元前476年普遍被认为是春秋的结束和战国的开始。但这种说法有个很尴尬的问题:春秋时代以平王东迁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孙闻博:中国古代县制起源新论
一方面,西周灭亡,平王东迁,辖域骤减,力量顿衰;另一方面,继承畿内政治结构并扩展疆土的势强诸侯,对县制起源产生更直接的影响。辅助平王的晋、郑二国发展,可为早期例证。《左传》记载,“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师服曰:‘……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此事《史记·晋...
60年一遇,甲辰年极简史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共和时期之后,西周经历宣王中兴的复振,随后在周幽王时走向衰败。平王东迁以后,历史进入东周时期,王室日渐衰微,天下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春秋战国500多年的纷乱时期。春秋争霸,七雄并起,这是礼崩乐坏的时代。百家争鸣,诗经楚辞,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
有西无东:陕西之名因何而来,陕东在哪里?
▲春秋时期中原开始取代陕东代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与之相对的是,陕西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但主要还是指关中平原。平王东迁时,由于秦人护送有功,关中平原被封给了秦人,秦国就此出现。此后的史书中多以秦地代指陕西。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秦始皇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体制的国家,对陕东与陕西的控制力空前加强,两地自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