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首边塞诗词,致敬戍边的中国战士!舍小家保大家,可歌可泣
1、凉州词二首(王之涣〔唐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2、凉州词(王翰〔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出塞(王昌龄〔唐代〕)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的《出塞·其二》高度赞扬了大唐将士的尚武精神和爱国情怀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首诗的大意是:将军跨上刚刚配了白玉鞍的赤色宝马,威风八面,雄赳赳气昂昂地出战。战斗胜利结束,只有凄凉的月色笼罩着血肉横飞、硝烟弥漫的战场。城头上的战鼓虽然停了,但战鼓擂响的声音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傲然地把宝刀收入匣...
名将王越,他的边塞诗风格是如何形成的?爱国情怀又体现在哪呢?
忠君爱国的思想、忧国忧民的情怀、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对家乡的思念、对将士在艰苦环境长期戍边的深切同情、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边塞风光的描写无不在他的边塞诗中一一流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胡应麟在《诗薮》中称“出塞则王威宁”,给予了王越的边塞诗极高的评价。王越边塞诗的爱国情怀解析文学创作不是凭...
唐代边塞诗: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既有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边疆战士孤独生活的同情。四、名家名作唐代边塞诗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作品。其中,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人被誉为边塞诗的代表人物。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
坚持“三紧”:让强国强军声音传得更广更远——唐代经典边塞诗广为...
文人们由此摒弃了对边塞的恐惧,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或游历边陲,因而出现了大量边塞题材的诗词作品。这样的时代背景也使民众对边塞更为关注,描绘边境地区奇异风光、记录边防将士卫国戍边故事、表达浓厚家国情怀的边塞诗自然广为流传。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诗里有悲伤、痛苦,有挫折、烦恼,但最终...
诗情画意:借鉴经典古诗文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从王昌龄边塞诗谈...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边防成为有志之士建功立业的沃土,边塞诗因此洋溢着奋发进取和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在《从军行》中,王昌龄借景抒情,巧用“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的塞外艰苦环境,与“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的戍边将士首战告捷之喜形成强烈对比...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欣赏王昌龄的《从军行》
在月夜苍茫的广漠背景下,万里长城雄伟而悲壮,这使得征人意识到自己保卫河山的神圣职责,展示了戍边将士忠勇报国的悲慨情怀。此结语堪为奇笔。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尚无明确记载。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边塞诗在此时得到了极大发展。王昌龄的边塞诗多以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为题材,这首诗可能是他亲身游历或驻守...
古诗词中的羌笛(图)
南朝陈诗人张正见在《陇头水二首》中有“羌笛含流咽,胡笳杂水悲”的诗句,表达出戍边将士听着胡笳、羌笛之音,饱受思乡之苦,守卫边塞的家国情怀;王昌龄的“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描写了戍边将士浓郁的思乡怀亲之情;高适的“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闻听塞上呜咽、清冷的羌笛之音而生乡关之...
品读这些诗,感悟蕴含其中的长城情结、爱国情愫
长城烙印着深沉的爱国情怀。长城记载着中华民族曾经山河破碎的仇与恨,见证着血战沙场豪杰志士的刀光剑影,是千千万万戍边将士的化身。千百年来,诗人们在抒发“国难倚长城”(皎然《奉送袁高使君诏征赴行在,效曹刘体》)“恩威作长城”(姚合《送邢郎中赴太原》)“唇齿赖长城”(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
话说羌笛与羌笛之音
南朝诗人张正见在《陇头水二首》中有“羌笛含流咽,胡笳杂水悲”的诗句,表达出戍边将士听着胡笳、羌笛之音,饱受思乡之苦,守卫边塞的家国情怀;唐代诗人李颀《古意》:“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听到哀怨、悲凉的羌笛之声,远征的将士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和征战之苦跃然纸上;王昌龄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