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巨源的诗《折杨柳》借杨柳、春风意象 写尽依依不舍离别之情
水边杨柳麹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形式,将离别之情融入到景物之中,表达出作者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前两句“水边杨柳麹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诗人就地取材,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灞陵送别图”。初春的灞水之畔,一对离人将要在这里分手,...
**杨柳青青江水平:探寻这句优美诗句的出处与背后的故事**
除了地域和自然景观的因素外,“杨柳青青江水平”这句诗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杨柳是生命力与柔美的象征,而江水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因此,这句诗往往被用来表达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杨柳与江水也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离别意象。许多诗人在送别友人时,都会...
【诗词地理】公开课加分项!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中秋诗歌中的地理...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即暖锋对天气的影响。2.描写气候的诗句“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说明了...
金光华李亚鹤:品鉴 | 羌笛中的文化叙事与美学意象
不少人听闻羌笛,均始于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正是因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的广为传颂,让羌笛的美学意象植根于中国人的脑海中。羌笛是羌族人在生产生活中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属性,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金光华李亚鹤认为,作为中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对氐羌文化、华夏...
学习如何跳出固有思维,写出具有新意的七绝诗句
秋水芙蓉望欲断,西风杨柳别应深。遥知此日登高处,明月清霜共一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比秋水和西风,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离别之情。诗人在望断芙蓉时,感慨西风和杨柳的离别,表达了思念之情。最后,诗人通过叙述朋友与我此日或许都在登高远眺,以明月和清霜共一林的意象,表达天涯共此时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姜夔写给情人的一首词,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词意...
有了这三句的烘托与渲染,词人的感怀之情也层层递进,于是他写出“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这三句大意是说,遥想当年,在繁华如锦的扬州路,我也有像杜牧年少时那样快意人生的生活经历,但时过境迁,往事不堪回首。在上片最后三句,姜夔接连化用了杜牧和黄庭坚的诗句。
非遗里的千年羌笛,何以频繁入诗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的广为传唱,令羌笛的美学印象深深植根于读者的脑海里,并且千百年来,历久弥新。特别是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当代社会,羌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器乐,愈发显得熠熠生辉。故园悠音起乡情初闻羌笛始于王之涣的《凉州词》,这首收录于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七言绝句创作于唐...
诗不可说丨晚唐名家许浑和他的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
连同我们所正要解析解读的《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在四首诗里都是如此“重复”自己,看来他是真的喜爱“黄昏独上西楼,眼里心里‘万里愁’”啊。二、“蒹葭杨柳似汀洲”,“汀洲”才是话语中心《咸阳城西楼晚眺》的第二句“蒹葭杨柳似汀洲”是在写什么呢?写蒹葭苍苍,写杨柳依依?不是,并不是。此处许浑表达的重...
诗词大会|这些难住大家的初赛题目,你会做吗?快来挑战吧
解析诗句出自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李白通过想象,赋予明月生命,使之人格化,借明月传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怀。7.(判断)杜甫在《赠花卿》中写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由此可以推断“花卿”的...
诗歌表达技巧之列锦白描点染点面结合
·词曲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可见,这个“点”就是点出、点明情感的意思,在诗词中是画龙点睛的抒情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