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茶:千年贡茶的文化底蕴与现代传承
唐代诗人白居易、杜牧等人都曾留下赞美蒙顶山茶的诗句,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蒙顶山茶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也反映了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景象。蒙顶山茶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代代相传。从采摘、杀青、揉捻到烘干,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茶农们的智慧与汗水。特别是蒙顶山茶的杀青工艺,采用独特的锅炒法,使茶叶在高温下迅速失去...
唐朝人是怎么喝茶的?锅里煮水,水开了加葱姜盐调料,几人分着喝
唐代刘禹锡也有“斯须炒成满室香”的诗句,说明唐代也有了炒茶制茶法。但根据现有资料,炒茶法所占比例很小,并非主流。唐代最主流的饮茶方式是煎茶初唐时期,煎茶法出现,到盛唐就非常流行了。煎茶法就是把加工过的散茶或茶饼经过炙烤、研磨、罗筛等工序,加工成茶叶粉末,在沸水中投入盐和茶末煎煮后饮用的方法。
自唐朝以来,六安瓜片为何会成为名茶?
六安瓜片在唐朝时被称为“庐州六安茶”,庐州是今天的安徽合肥,历史上庐州管辖过六安县,唐朝时六安茶被庐州上贡于中央,所以唐朝有记载为“庐州六安茶”。明朝始称“六安瓜片”,作为绿茶品种之一,被当做上品茶,极品茶。清朝是六安瓜片名盛之时,是清朝名茶中的精华,并且还让它的来源充满了奇幻色彩。依据六安史志记录...
重庆特产传说(265) | 云阳曾为唐朝贡茶产地 茶叶冲泡有讲究
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唐国史补》(806-820年)等历史记载,夔州府云安郡(即现云阳)以产贡茶著称。龙缸云雾茶是系列高山名优茶叶,其外形秀美、色泽润绿、汤清绿亮、茶香鲜醇,具有“香芬超逸、耐泡久品”之特色。冲泡云阳龙芽,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水烧开后再冷...
文博日历丨国际茶日,跟着“茶圣”陆羽品一杯唐朝的茶
△《茶经三卷》,(唐)陆羽撰,宋咸淳九年(1273年)刻百川学海本,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藏。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在茶文化史上占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南宋左圭编印丛书《百川学海》中收录的《茶经》,为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也是现存所有《茶经》版本的祖本。
谷雨品新茶,僧诗传千古。唐代齐己《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赏析
“摘带岳华蒸晓露”写了清晨采茶的情景,带有晨露的茶叶更显得鲜嫩可口(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而“碾和松粉煮春泉”则写出了煮茶的细节,用松粉碾磨茶叶,再用春泉煮之,茶汤的清新与甘醇便可想而知。在第三联中,诗人将情感升华,以茶为媒,写出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高人梦惜藏岩里,白硾封题寄火前”两句,将友人比作“高人...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 茶文化中包含了这些生活雅趣→
大文豪苏轼一生爱茶,他写下“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人生海海,他对茶执着的热爱,横跨了整个人生。关于“茶”的叫法,中国人也很有智慧,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白居易也曾在诗中写道:“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这都体现了中国人的雅致。将...
一碗八宝茶,浓缩民族融合情
“‘灵州碧岩下,荑英初散芳’,唐朝诗人武元衡的诗句,描绘了唐朝当地人喝早茶的情景。此后,随着各地各族人群不断移入吴忠,各类饮食也不断整合、融合,吴忠早茶在茶饮器具上也从罐、碗、杯到‘三炮台’盖碗,茶配料则从单纯的各种茶叶逐渐增加到三味、五味、十味,经长期沉淀后固化成八味。”...
亲烹岳麓茶,慢煮光阴五千年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苦笋帖》是怀素向人乞茶的茶帖手札,虽然只有“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寥寥14个字,却是今存最早的与茶有关的佛门法帖。“苦笋”是竹笋,“茗”却是一种芽茶,采于谷雨之后。苦笋与茗,都是苦中略带平淡清甜之滋味。苏轼有诗云:“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不得不说,《苦...
为我亲烹岳麓茶丨文脉长沙
都说世间有两暖:“一暖雪夜围火炉,二暖雨夜茶一壶。”雪花曼舞,冰寒彻骨,围着火炉要多温暖就有多温暖;雨滴轻轻地敲打着屋檐,如同琴弦弹奏着夜的寂寥,这样的时刻,邀几个好友烹一壶茶,细品慢饮,该是多么惬意啊!佛家追求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心与茶、心与心之相通就是“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