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文学史上的“换骨”诗——谈师法古人又保有自家面目的实例
唐朝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三月的春景,拈出“烟花”入诗。杜甫《清明》诗之二:“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江新建、董希如《“杜甫在湖湘”学术论文选集》,求索出版社1988年版,页144)。
白露随风起 满目风与月,有关白露的诗句,露染山河,愿君无恙!
“白露方秋满,红衣尚可攀。”首句点明时节为秋季,白露刚刚弥漫整个秋天,此时莲花虽已过盛时,但“红衣尚可攀”,仍有红色的莲花可以攀折,描绘出一种秋意渐浓但仍有生机的景象。“因君重濂水,使我忆庐山。”这句表达了因某人而对濂水格外看重,同时也勾起了对庐山的回忆。或许濂水与庐山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有关祖国诗词佳句盘点,关于祖国的诗句你更喜欢哪个?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赏析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
红楼梦:“花袭人”这个名字,作者引用3个典故,表达对她的厌恶
“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这里就明确的点明了出处,这句诗来自陆游《村居书喜》,原文如下:“横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扣柴荆...
清明踏青的由来典故介绍
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由于全国...
毛主席写下一首七律,8句诗包含8个典故,多亏秘书从废纸篓里捡回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首诗是毛主席的秘书从废纸篓里捡回来的,那么,毛主席当时为什么“扔了”这首诗,这里面又包含着怎样的故事呢?《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专题 古代诗歌阅读(突破点一 鉴赏古诗的语言)
突破点一鉴赏古诗的语言必备知识1.常考“炼字”的词类常考词类表达作用典例动词使诗歌有动态之美、力量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取得生动传神的效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
元稹为妻子写的三首诗,竟成唐代最有名的悼亡诗,每一首都是千古...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在我国古代诗歌的长河中,各类体裁的诗歌犹如一朵朵惊艳的浪花,共同点染着这条亘古绵延的长河。其中有一类诗歌是专门为悼念亡故的妻子而作,因而被称为悼亡诗。开篇所引的这首《离思》
每个人都有诗心,诗心是我们最本然的状态
许金晶:我自己读三书老师的书,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它和市面上的一些古典诗词的注解本、解读本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传统注解本的导读非常专业,但都是对诗句字词的释义、典故讲解。但在三书老师的文章里,我们读到的不只有诗,还有三书老师这样一个鲜活、生动、可爱的女性形象,也就是说这些诗歌解读,是有三书...
李商隐:人在低谷时,一定要看这三个典故
唐朝诗人李商隐,总把历史典故,融入到诗句里,以史为鉴,给自己加油鼓劲。当我们在低谷期,不妨看以下几个典故,提升精气神。01“王祥得佩刀”:努力提升自己,总能遇到贵人。出生在郑州荥阳的李商隐,祖父、父亲都是县里的小官,虽然祖上可以牵扯到皇室,但是已经隔了很多代,显得牵强附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