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时期文艺理论融入思政教育实践
例如,导入中国古代诗词作品,如杜甫的《春望》,带领学生从遣词造句中欣赏诗歌的对仗和音律美。同时,从诗句的历史背景出发,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帮助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跨学科教学。基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需求,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跨学科教学内容,涵...
山宇扬:论大诗精神新时代理论方针共性
摘要:大诗精神源自21世纪汉语诗坛的诗歌潮流,诗人海子率先提出大诗主义,2007年诗人曹谁发起《大诗主义宣言》,宣言提出“天人合一,融合古今,何璧中西”的大诗理论。其理论中所蕴藏的大诗精神蕴藏着道家文化思想及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想,为新时代诗歌创作带来新的启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提出...
陶永莉、田源:民国时期诗法著作与旧诗写作教材的变化
故有花样步位,稍移一步则错乱。若驰骋康庄,取途千里,而用此步法,虽至愚者不为也。”虽然,乾隆二十二年(1757)科举恢复试诗后,诗法著作的编著、刊刻又多了起来,但由于早已沦为蒙学读物,而无理论探讨的价值及意义,论诗者弃之不顾。
苏东坡的艺术人生:除了诗词文学之外,他的绘画也是顶流的存在
苏轼与朋友探讨绘画时,苏轼在题画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就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理论。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就提出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绘画创作理论,而且苏轼对唐代王维的绘画是相当推崇的。(苏轼原诗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注,王维,字摩诘...
屈原的诗作美善统一、发愤抒情且个性鲜明,对后世影响深远
屈原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诗人,“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他的诗有什么特点呢?对后世有何影响?理论基础:美善统一一位优秀的诗人,未必能同时成为一位自成体系的诗歌理论家——因为诗歌创作的过程,原本是充满感性经验、富于激情和幻想的形象思维过程;它与借助于概念和范畴进行理论建构的逻辑思维过程存在着性质的差...
流传干年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有明显错误?专家:违背自然常理
历来对这首诗的评论见仁见智(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我们不应生拉硬扯,而要从诗人与读者的互动关系中探讨。张继创作于五代学者最集中的江南地区,诗歌理论盛行,注重修辞。他也许是有意为之,希望读者在字面细思量味,从疑惑中体味到艺术的无穷魅力。古今中外,这样的手法并不罕见。
深度关注丨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
经典释义人所讲述的不仅仅是典故语出何处、来自哪里,更注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一脉相承的内容分析透彻,让观众在对经典含英咀华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绵延不绝的精神特质。“思想理论解读”环节由多位权威党建理论专家作为“思想解读人”,用精辟凝练的语言和短小精致的故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用独特视角展现伟人的诗性人生
我自己,不就是先接触到毛泽东的诗,后来才接触到毛泽东的政治理论著作的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到重庆同蒋介石谈判,给柳亚子先生写了一首旧作《沁园春·雪》,这首诗被吴祖光先生在重庆的一家报纸上发表,进而迅速传遍全国。我那时在湖南上中学,也读到毛泽东这首诗,并且把它抄录在我们办的学校壁报上。而读到...
毛泽东诗词中的文化自信及其启示
毛泽东诗词12次出现的“旗”、9次出现的“红旗”,如“旗号镰刀斧头”“红旗漫卷西风”。其中最别致的又是6次出现的“山加红旗”组合,如“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昭示着中国革命在山里红红火火,从这山到那山不断取得胜利。红旗是人民军队的标识,红色政权的体现,红色理论的符号,...
毛泽东诗词中的红旗意象:中国革命就是“风卷红旗过大关”
红旗,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标志,是中国革命道路的象征,是人民军队的形象,是红色政权的体现,是红色理论的符号。在毛泽东诗词中,这12个句子当中的红旗意象,又有6个是“山+红旗”。汪建新表示,要合理地解释这种现象,就必须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毛泽东把“红旗”作为其心灵的感化物。“红旗”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