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这一首词,每一句是引用古人的诗句,却让人不得不服
登山临水送将归,出自《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自古逢秋悲寂寥,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到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还到了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到了宋代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辛弃疾用它...
诗人爬山偶遇高僧,人生顿悟写下一首禅诗,结尾七字可称千古名句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冷门的诗人,就连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生卒年比较模糊,在当时素有诗名。《唐才子传》中称他“工为诗,词意卓荦,不群世俗”。根据各种文献得知,李涉虽有才,但一生过得并不顺利,身逢乱世的他大部分的时间都...
苏轼和友人去爬山,写下一首词,其中七个字道出人生真味
作者登山后看水,别有一番意趣。“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雪沫乳花”指的是煎茶时茶水上面浮着的白色泡沫,“蓼茸”指一种叫蓼菜的嫩芽。当时的人在立春时会用蔬菜等装盘来馈赠亲友。此时虽是寒冬,却离立春时节不远。东坡和友人在安徽的泗州游山赏景,中午便煎茶喝,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寒冬时节...
蒲松龄诗中的几个重阳节
“词人车马北山游,日暮携归诗句遒。爽气常存黄叶下,逸思欲抱白云留。重阳无酒怜新菊,九月迎霜恋敝裘。兄弟茱萸应插遍,年年为客负清秋。”这年重阳节的夜晚,王次公与唐太史、高少宰等友人登北山,日暮携诗归来来访。蒲松龄虽然未能与友人一同畅游名山,登高望远,但是朋友们登山回来,写下诗篇佳作,蒲松龄读后也很...
孟浩然最有哲理的一首诗,情感深沉,娓娓道来,道尽写诗人的一生
登山远望,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因天寒而更显幽深。尾联表达登山见羊公碑所感:看到名将羊祜的墓碑,读着碑文,想到这位曾经镇守襄阳的西晋名将如今已成历史遗迹,而自己寂寞吴文终将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忍不住潸然泪下。这是一首让孟浩然忍不住热泪盈眶的怀古伤今之诗,诗中之情真诚感人,其理更是意...
一根穿越千年的纤绳——赖特与白居易诗的英译转化
韦利所录白居易《梦上山》中有关于形神之对比的讨论:“既悟神返初,依然旧形质(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始知形神内,形病神无疾。形神两是幻,梦寐俱非实。”诗人年老身衰,只能梦中登山,“夜梦上嵩山,独携藜杖出”,但也由此生发了摆脱形神对立的思想。这种形神之间的关系,在韦利译文中转化为肉身与灵魂,而它的关键词“body”与“...
苏轼看破人生的一首诗,竟是这首28字的绝笔诗,读来满满的智慧与哲思
多年以后,面对人生旅程的终点站,65岁的苏轼终于悟透了人生,他觉得第一次登上庐山写下的诗句是还未悟透人生的、略带青涩的作品。于是,在距离初登庐山17年后,他又写下了这首充满沧桑感慨的还与庐山有关的诗歌《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胡喜成:我对于新韵的接触与认知
在一旁的另外一位诗友则显得安静,自言自语地说,第一首《中华通韵》写的轻松有趣;后一首“平水韵”写稳健古朴。三位诗友可谓诗词文化生态认知上的“缩影”,基本上代表了三个不同层面的认知倾向。由此联想到“盲人摸象”,不是盲人无知,而是他所处角度、位置受限。又如登山看景,山脚下、半山腰与山巅,不在一...
尤瑟纳尔:天气好时,我常常去里士满公园散很远的步
玻璃杯有形状,很美,这也是中国人在多少世纪里念念不忘的那个问题,即关于无和有的伟大神秘。玻璃杯为空,能作为容器之用,或盛放祭飨,或盛放毒药。道家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无”,而我们并不知道玻璃杯的发明者是谁。正如我在《苦炼》中写的,当泽农躺在他那间僧侣住的小房间里,死者是如此遥远,我们根本无法抵达...
行测常识之地理常识——东岳泰山蕴含的地理考点
D.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述的是山东泰山。1.答案B。解析:“有眼不识泰山”中“泰山”指的是我国名为泰山的竹匠。有一年,泰山被鲁班淘汰了。数年后,鲁班在集市上见到一批精巧的家具,打听之后知道是泰山做的。鲁班很惭愧,并感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故本题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