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翰一首《立秋》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感,把初秋之美描写得惟妙惟肖
只有落满台阶的梧桐树叶,沐浴在深夜明朗的月色之中。刘翰这首《立秋》是一首歌咏立秋的七言绝句。整首诗首先描写了一幅夕阳晚景图,恰好是立秋时节,日落时分,乌鸦的幼崽叽叽喳喳,期盼着父母归来,待老鸦回巢后,小乌鸦就安静下来,房间里也显得异常寂寥。入睡时分,有晚风吹起,丝丝凉意说明秋天来了。然后,写梦中...
“立秋吃5宝,不往医院跑”,今日立秋别忘吃,全家都受益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这是南宋诗人刘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立秋》。这首诗写了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写了立秋一到,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开始。老人们传说要先入秋才能“吃秋”,...
从长安到成都,杜甫一路上写下恢弘的史诗,将盛世的遮羞布狠狠扒开
这首诗描写的是窗下纳凉的情景,开篇两句就是对酷暑的控诉,然后就是对清凉的期盼,后面是诗人纳凉时的情形。接着是由此而引出的一段发人深省的思考:关中大旱,灾民流离失所,局势不稳,家国前途命运到底在何方,唐肃宗和朝廷制定的平叛方略的可行性到底有多高。乾元二年立秋后不久,杜甫因对污有感于时局之艰,随而...
从长安到成都,杜甫写下一首接一首的史诗,将盛世的遮羞布狠狠扒开
这首诗描写的是窗下纳凉的情景,开篇两句就是对酷暑的控诉,然后就是对清凉的期盼,后面是诗人纳凉时的情形。接着是由此而引出的一段发人深省的思考:关中大旱,灾民流离失所,局势不稳,家国前途命运到底在何方,唐肃宗和朝廷制定的平叛方略的可行性到底有多高。乾元二年立秋后不久,杜甫因对污有感于时局之艰,随而...
从长安到成都,杜甫写下荡气回肠的史诗,其中一首堪称千古绝唱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是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写下的一首诗。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冬,唐朝军队在洛阳附近的横水击败安史叛军一举收复了洛阳、郑州、开封等失地,叛军头领薛松、张忠志等向唐军投降。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这标...
“脑瘫诗人”胡少杰离世!捐献器官延续大爱,心怀诗意奔赴远方……
书名《最向东坡最好春》源于胡少杰创作的七言律诗《解梦》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最向’就是最向往的意思,‘东坡’不是指苏东坡,而是说人即使再忙碌、再艰辛,也要给自己留一个心灵的空间。‘最好春’是最好的春天,春天代表着希望。”胡少杰曾介绍说。被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多次...
诗圣杜甫的西行漫记,是由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史诗聚合起来的,其中一...
这首诗描写的是窗下纳凉的情景,开篇两句就是对酷暑的控诉,然后就是对清凉的期盼,后面是诗人纳凉时的情形。接着是由此而引出的一段发人深省的思考:关中大旱,灾民流离失所,局势不稳,家国前途命运到底在何方,唐肃宗和朝廷制定的平叛方略的可行性到底有多高。
立秋与苏轼
苏轼写的是首七言律诗,首联为“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诗里的“百重堆案”,是说公务文书之多,公事繁杂劳心,让苏轼很无奈;“掣身闲”,是苏轼说自己撇下公事,去山寺祷雨,以求得一时空闲。我想祷雨在当时也是为了百姓,并不是完全的旅游休闲,也可以理解为执行公务,也可以说,是为官的苏轼另一...
24首节气诗词,24幅节气诗画,春去冬来,美极了!
《七言诗》清郑板桥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立夏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山中立夏用坐客韵》宋文天祥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穷吟到云黑...
七夕节小史:一个遗忘几百年的古老节日,正在被商业唤醒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的前半部分读来是一首辛辣的政治讽刺诗,但写着写着却变成了一曲吟唱浪漫爱情的凄婉颂歌。这其中的转折是如此出人意料,却又如此真挚感人。我猜想,它可能是白居易自己一开始也没有设想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