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汉学家弗莱彻:让唐诗走向英语世界
弗莱彻翻译时以名词词组或介词词组将意象并置,既沿袭了原文句式,又符合英语造句的名词化倾向,体现出画面感和简洁性:“Oh,ay!Thestarsofyesternight!”“Oh,yesternightwind!”中国人讲究温柔敦厚,西方人喜欢直抒胸臆。感叹词“oh,ay”契合英语诗歌偏向直白的诗学规范。在翻译与中国传统节俗文化相关的诗句时,弗...
北京文联将推“北京文学走出去”3.0升级版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孙甘露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英译本入选了2023年经典中国国剧剧本工程,俄语版入选了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在他看来,罗伯特·勃莱、詹姆斯·赖特等美国当代诗人,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甚至在诗里直接谈论白居易,谈论中国的风景和中国人的态度,遣词造句的意境也非常中国化。“同样,上世纪...
爱吃回锅肉、担担面的“汉学家”总统 ,70岁生日在中国过
·年轻时的托卡耶夫。托卡耶夫当年在北京语言大学的任课教师刘士勤曾回忆:“托卡耶夫总统勤奋好学,各门课程成绩优异,是班上的佼佼者。他上课专心听讲,注重语言实践,常常用造句方式表达对国际问题的看法。他爱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旅行。无论课堂讨论、校园漫步、晚会起舞,还是参观工厂、农村、学...
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去世 生前为诺奖十八位终身评委之一
除此以外,马悦然还翻译了鲁迅、沈从文、老舍等当代中文作品,他一生致力于提升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地位,是当代西方汉学界的领袖人物之一。马悦然的主要作品著作《另一种乡愁》《俳句一百首》《二十世纪台湾诗选》《中国西部语音研究》《中国文学手册1900-1949》《现代中国文学及其社会背景》译作《毛泽东诗词...
专访|美国汉学家金介甫:近些年来中国作家释放了想象力
我们通了很多信。经常交换意见,怎样翻,怎样遣词造句更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就像后来,我和符家钦也通过很长的很详细的信,他帮我把我的沈从文传翻成中文(符家钦翻译我的书,也是萧乾牵的线)。萧乾几乎接受了我所有关于风格和用法的建议。当然在中文用法方面,他也给了我很多指导。
孙子兵法全球行:德国汉学家称《孙子》是世代相传的史诗
吕福克中国文学造诣很深,在科隆大学汉学系主要讲授翻译课程,主编《东亚文学》杂志,还在编撰一部大型工具书《中国文学大辞典》(www.e993.com)2024年11月29日。他汉语流畅,举止儒雅,谈吐风趣,与记者侃侃而谈。“我研读发现,孙子十三篇6000余字,象散文诗一般的语言,许多地方是压韵的”。吕福克评价说,《孙子兵法》的文句实为诗句,朗朗上口,用文学的...
因语言结缘 以文化架桥
凯茜博士(Dr.SilviaKettelhut)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中国学习,从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拿到了汉学博士学位,选择留在中国工作,翻译著书,致力传统遗产保护,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关心中德青少年交流,积极为中德人文交流搭桥铺路。2017年,我们有幸和凯茜博士对话,记录下她对中德人文交流的感悟。
邓绍根:美国在华早期宗教新闻事业的守护者卫三畏与《中国丛报》
卫三畏(SamuelWellsWilliams,1812~1884),是最早来华的美国新教传教士之一,也是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先驱者,是美国第一位汉学教授。从1833年10月26日抵达广州,直到1876年返美,在华凡43年。五、卫三畏负责《中国丛报》经营发行卫三畏来华后,不仅印刷出版《中国丛报》,而且负责它的经营发行工作。为了使得《中国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