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古代汉语中的连词?这些连词在文言文中有何作用?
“则”字在文言文中也很常见,表承接关系时,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表假设关系时,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且”有递进和并列的意思,“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体现了递进关系,“河水清且涟漪”则表示并列。“虽”一般表示转折,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然”...
找齐了!7~9年级文言文150个常考实词+17个虚词汇总,值得收藏打印!
相当于“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5、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十、虽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虽乘奔御...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完全梳理与巩固练习
??第4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6.1《赤壁赋》??第1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
四川省内江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零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征”,征讨;“陈方略”,陈述作战方略;“奇”,意动用法,感到惊奇。(2)“折”,使……折服;“谢”,道歉;“子”,对对方的敬称。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数奇屡踬”,“而掩遏其功者众也”是说他命运坎坷,多次受挫,掩盖压制他的...
云南三校2025 届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 (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寒耕暑耘”“精耕细作”等根植于农业生产的农耕语言,切实指导着人与自然打交道的农耕生产实践,引领人们在掌握时节交替变化和万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养育万物。“天人合一”“人定胜天”等以语言形式流传下来的文化观念,将天、地、人和谐统一起来,成为农业实践的参照系。这些语言文化观念深刻影响着以身体为中介的...
初中语文文言文:180个实词+17个重点虚词汇总(收藏)
180个必背文言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
初中阶段文言虚词“之”的主要用法
15.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说》)三,用于标明前置宾语例:1.何陋之有?2.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3.宋何罪之有(《公输》)四,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干货| 高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
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也比较常见。1表比较作用常见有“孰与”“无如”“何…于…”等。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学文言文阅读50篇精选
(1)仕于南方仕:(2)席上食菱食:(3)欲以去热也以:(4)欲以去热也去: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句子。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九.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
中考文言文《涑水记闻》精选试题及答案
1.文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曾经)B.太祖亟见之(勉强)C.上怒诘其故(责问)D.汝怀齿欲讼我耶?(怀藏)2.选出与“苛政猛于虎”句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亦急于弹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