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塑·创意诠解·现代语境:《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导演胡玫访谈
创作思路:以曹雪芹的精神再创电影版《红楼梦》辛西诺:从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任景丰,1905)到第一部“黄梅戏”电影《红楼梦》(岑范,1962),追溯我国电影史,由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的创作不胜枚举,其呈现出的多样性、受关注程度无需赘述。这些由文学著作改编的电影,涵括了从忠于原著、努力贴合、追...
流传天下的《红楼梦》,如何从“朋友圈文学”走向世界经典?
法文本《红楼梦》南大图书馆古籍部老师介绍,早在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红楼梦》就曾搭乘南京商船“寅贰号”东渡日本,被皇家典藏。直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日本人森槐南首次将《红楼梦》译成日文刊发,虽然他只翻译了第一章回,一经传阅,就引起了轰动,越来越多的译本大量刊行,掀起了一拨又一拨的红学热。
慰语重阳会有期——《红楼梦》中的重阳
薛宝钗讽刺的一类人,大概类似《红楼梦》中的贾雨村之流。而这首律诗的哲理性主要体现在尾联,借助吟咏螃蟹的张扬与“落釜”的寂寥,揭示人生的浮沉,体现出宝钗“含蓄浑厚”的诗风。颔联和尾联两个“空”字,犯中求避,今昔对举,将螃蟹的横行与落釜引向诗和远方。总之,不管是在诗作中明写重阳,还是结合重阳...
豆瓣高分神作,被誉为民国版《红楼梦》,一杯茶写尽人间沉浮
“话语中穿插的人生哲理、人性洞察,只言片语却入木三分:“忠于自己也是忠诚嘛,人还是拣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做才好。”“中国人的表情很难捕捉,他们就像一个个热水瓶,外面是凉的,里面的温度是多少,不知道。你得等,这很神秘。”经历聚散,见过生死,我们才终于明白,平淡清和的文字,也可以由千斤重的笔来写;...
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哲学视角下的情与性
《金瓶梅》里面的性,基本与情无关,即便有短暂的情,最终也归于消逝;《红楼梦》里面的情,基本与性无关,即便有短暂的性,也是否定的对象。《金瓶梅》否定了女性的精神,《红楼梦》则禁锢了女性的身体。《金瓶梅》启示我们,仅有肉体是不可持续的;《红楼梦》启示我们,仅有精神是不可持续的。
《红楼梦》里的中秋美食,读懂了别有一番滋味
01《红楼梦》中的中秋节习俗如祭月、食蟹、饮酒、赋诗等,展现了传统韵味的中秋氛围(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02螃蟹宴在书中具有代表性,既是美食盛宴,也是才情与诗意的汇聚之地。03林黛玉喝白酒而非黄酒,象征她的孤独、坚韧和生命的短暂。04贾母的半碗“红稻米粥”和鸡髓笋,揭示了贾府的拮据和日渐衰败的命运。
“以花为骨,以水为魂”,《红楼梦》里如何体现了中国人的诗意?
贾宝玉的“一而二,二而三,反复推求了去”的思考胎动,也是以此在为基点,思考万事万物的最终归属。当他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世俗生活中脱离出来复归其宝玉的灵性时,他的这一思考便构成了整部《红楼梦》的哲学基础。这种思考是得不出答案的,其意义和作用只能在思索的过程中生成。社会在前进,新的问题又促使...
众多专家学者点赞新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
经典名著改编是否成功,取决于人物刻画的高度,人物的高度就是艺术的高度,所以在电影改编上也往往立足于人物,通过揭示人性和展示时代与人物的勾连来实现“经典再创作”的深刻性,而这也是经典改编的难点所在。“在没有87版之前,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红楼梦》,87版出现后,后来的人每次提到《红楼梦》都只有一个标准。
从《红楼梦》看命运的无常:那些令人唏嘘的人生起伏
那么,这种荣枯无常的命运背后,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哲理呢?1.无常是人生常态: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人能永远保持一种状态不变。2.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红楼梦》中的人物往往因为追求过多而最终陷入痛苦之中。这告诉我们,过度的欲望往往会带来不幸。
《百家讲坛》主讲学者周岭新书解密《红楼梦》中的饭局
作者周岭,曾担任央视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剧和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学者。在周岭看来,原著中的一饮一馔,不为“炫吃”,是为了写人物、写故事、造气氛、讲道理;吃的用的有真有假,并非“疏漏”,而是蕴藏着独具匠心的艺术意图和哲理意图。《中的饭局》一书装帧经典古雅,护封展开为孙温经典插图《贾母八旬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