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花地”:从“二维”报纸副刊到“三维”融媒传播
2013年以来,自花地文学榜初创起始,羊城晚报文化团队传承“名家、新人、杂文”的副刊传统,持续建设系列品牌,逐渐形成主流媒介、融媒策划、活动平台三驾马车,以此驱动副刊品牌迭代升级,回应新媒体技术与传播环境带来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评论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从2014年起,羊城晚报推出“广东文艺评论提升...
首创珠江文化学术体系!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黄伟宗逝世
他历任羊城晚报《花地》副刊编辑、广东省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委员兼《作品》杂志编辑、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曾获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第四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学界将黄先生的学术生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8年至1992年,前期阶段,他是羊城晚报文艺副刊《花地》以及...
风情| 我与文教界名家的交往 | 万振环
我在校时,吴主任可能不认得我,因为中文系学生太多,我又不喜欢抛头露面;我跟吴主任真正相识,且过从较密,应该是我1979年12月调到《羊城晚报》之后。我参与编辑文艺副刊《花地》,并向他约稿,从此有了较多的交往。1980年底,著名学者王力教授南来讲学。吴主任特意写信给我和萧荻、杨家文同志,希望报社能对王力进行...
文化学者黄伟宗先生今晨逝世,生前接受本报专访:“我亲历广东文坛...
羊城晚报:可否结合《羊城晚报》和《作品》的任职经历,谈谈广东文坛的发展情况?黄伟宗:先说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当时正是刚结束三年经济困难进行调整时期,广东文坛当时有两个阵地:一是羊城晚报文艺副刊《花地》,一是《作品》月刊。前者是省委领导的大报,发行量大,《花地》副刊篇幅也大,每天版面近万字,每月30万...
岭南花地长青,以文立报许国|羊城晚报创刊65周年·发展
传统意义上副刊只刊登纯文学作品的现象被打破,《花地》率先打造新闻性的副刊版面——“文艺现场”版,采用访谈对话方式,系统追踪海内外著名华文艺术家的最新动态,勾勒出当时文艺创作的动向与趋势。羊城晚报副刊的率先转型,不仅获得了读者的广泛欢迎,更对全国报纸副刊的中兴起到了带头作用,推动了国内报纸副刊的整体回暖...
羊城晚报实习生直升计划招募正式启动!
最优者直接入职羊城晚报!YCWBof2021“关于我们”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主报《羊城晚报》创刊于1957年10月1日,曾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的全国“百强报社”名单;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名列“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创新单位”并入选2019年“广州文化企业50强”(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在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羊城晚报》始终保...
资深报人丁振海:报纸副刊应扛起时代责任来
《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及现在的“文萃”、《解放军报》的“长征”、《解放日报》的“朝花”、《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文汇报》的“笔会”、《羊城晚报》的“花地”、《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和“满庭芳”,都是闻名全国的优秀报纸副刊,培养了一大批作家和文艺新人。比如《天津...
新时期报纸文艺宣传规律探讨
在有关伤痕文学的论争中,报纸刊发了争论双方的一些代表性文章,是文艺的“双百方针”在报纸文艺宣传中得到的体现。值得一提的是,“伤痕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卢新华的短篇《伤痕》,刊发于《文汇报》(上海,1978年8月11日)显示了报纸副刊在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
读书月·阅岭南丨羊城晚报出版社岭南文化书单(一)
本书是《羊城晚报·花地》副刊原编辑、文艺部副主任、作家万振环在1979年至1999年担任编辑期间与全国著名作家冰心、孙犁等130多位作家的通信精选。内容丰富多彩,信中主要谈稿件、文学、艺术、友谊、婚姻、爱情、家庭及人生境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20世纪80—90年代这二十年里社会历史的风貌,也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
成都日报《锦水》创刊62周年
“延续62年,对于一个报纸副刊来说很不容易。”曾从事报刊采编工作30余年的谢晓苏回忆道,1983年,他担任成都晚报社副刊部主任,负责副刊的策划、编辑工作,当时,副刊部的《锦水》闻名全国。“虽然当时《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办得很出色,但《成都晚报》在全国晚报界属‘四小旦’,也是很有影响的。”谢晓苏表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