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文《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十二章分...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备考方法及资料领取
这里再补充《论语》十二章的考点。首先要注意背默全篇,绝不含糊。这里要注意《论语》不是孔子写的,而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注意区分每个句子阐述不同道理,这是难点,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的是学习方法,这里的“说”是通假字,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有朋自...
贵州站终选展演中学组丨孙志玄诵读《论语》十二章
贵州站终选展演中学组丨孙志玄诵读《论语》十二章2023-12-0517:20:46来源:央广网Thisisamodalwindow.无法找到此视频兼容的源或者当前环境无法播放该视频。ErrorCode:4关闭弹窗编辑:杨贇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
2024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期中考试题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联系学习的实际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即可。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概括作答即可。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有“不亦乐乎”“...
初中语文7-9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经典题汇编!
部编七年级上册(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七年级(初一)上期末复习专题《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www.e993.com)2024年10月29日。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___,___。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___,_...
初中语文各年级古诗文默写大汇总!含部编版新增教材
1.《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描写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诗中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运用典故表达诗人内心无比心酸、流露出老友四散、恍如隔世之情的诗句是...
《论语·颜渊篇第12章》孔子因何以“片言折狱”称赞子路?
12·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所谓“片言”,是指诉讼双方中一方的言辞,古时也叫“单辞”。“折狱”,就是断案。“宿诺”的“宿”字,本意是留宿,这里引申为拖延。“宿诺”,就是拖延不办的诺言。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仅凭一面之词就可以断案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履行自...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附答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论语〉十二章》节选)乙荀子曰:“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①乎心,布②乎四体,形乎动静。”(《荀子》)荀子曰...
关于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学期12个常见问题的答疑!
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注释1“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注释1“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分别对应国家标准中涉及书名号之间的两种情况,前者不用顿号,后者用了顿号。可以作为帮助读者理解这一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