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志:周原与镐京——关于西周王朝的都城
夨令簋铭文中有“十月月吉癸未,明公朝至于成周”句,从前文知道明公出发是在八月丁亥之后不久,比到达的十月癸未要早一月有余,这里的“朝”只表示到达当日的早上,与出发时间没有关系。昭王时期,外地贵族因朝见而作的纪念铭文表明首都仍在周原。麦方尊铭文记载周王令邢侯就封于邢,邢侯先朝见于宗周。没有差错(从作册...
原创老子的复仇-南阳天团 让吴国灭亡
老子李耳(字聃,通常的称呼是「老聃」,读音「单」)必须逃离河南,他装扮成小市民,骑着青牛,打算通过函谷关(河南西端)进入秦国(关中)。根据传说,关令(函谷关长官)尹喜登上土台,发现东方的天际线放射出若干簇紫气,夹杂着万道霞光。这天象透露,一位不平凡的人物正在蜗速靠近当中。函谷关号称「天险」,由于地广人稀,...
先周悬案:太伯奔吴是盘大棋?【先周之什08】关中经略(二)作邦
同理,宜国铜簋的主人,在当时也应念作宜侯夨(yu)。而上集我们说到,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在制作青铜器时,不知是为了怀旧还是复古,都将国名刻作与“句吴”读音类似的工、攻敔或攻吴。在吴语中,吴和虞的读音相似,足以证明,吴国与迁封到宜之前的虞侯夨(yu)渊源颇深。所以我大胆推测,“吴”字起初是太伯、...
“祭”字怎么读?!这个字与中国文化关系巨大,读音不可擅改!
音训为“zhài“,该地延续三千年读作“zhà”。周公奠定中国文化之基础,该地与中国文化关系巨大,故地名及读音不可擅改。"历史上祭城叫祭国祭(zhà),最早为商朝(郑州又称商都)的邦国,在商代甲骨文中多次被提及。周灭商后也将祭国灭掉。周昭王的时候,祭国国君曾随昭王南征,回师途中,因沉船和昭王一起淹...
乐陵名称读音考
王力先生也认为,古音“乐毅”读成“laoyi”是可能的。因为“乐毅”历史久远,现代人已不知原来的读音,而对于“乐陵”这样一个地名的读音却不会改变,是因为人们在那里世代繁衍生息,地名的读音是不会误读的,“乐陵”读音“laoling”才是正宗的读音,读音应该来自乐毅之“乐”。
《说文解字》第715课:“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夺”你理解对了吗
1、奞(www.e993.com)2024年11月29日。读suī(《汉语大字典》标注读音为xùn,是各韵书切音不同所致,我们仍依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所标注音为准)。《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奞,鸟张毛羽自奋也。从大,从隹。”会意字。本义是鸟张毛羽,振翅待飞。(鸟张毛羽,振翅待飞)...
安平秋:《古文观止》二吴注的六大难得优点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僖公四年)中的“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二吴注中的“包,裹束也。茅,菁茅也。”“昭王,成王孙也,南巡狩,渡汉水,船坏而溺死。”也基本上是照录《左传》杜预注,但对“缩酒”的解释却与杜预有别,杜注为“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
《穆天子传》里的山西(宋旭)
这当然与其时的气候变迁有关,但也与“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史记??周本纪》)以至“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同上)有着很大的关联。穆王这次出巡,应该是在霸、軧诸封国被侵之后,对戎狄的报复征讨行为。史吏为炫耀周王室武功,而将其曲笔为“巡狩”——这与昭王“南巡狩不返”所记用词一致。
扇子中的古代历史密码
前秦王嘉《拾遗记》卷二中说:“(周昭王)二十四年,涂修国献青凤、丹鹊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羽毛,聚鹊翅以为扇,缉凤羽以饰车盖也。扇一名游飘,二名条翮,三名亏光,四名仄影。时东欧献二女,一名延娟,二名延娱,使二人更(轮流)摇此扇侍于王侧,轻风四散,泠然自凉。”晋陆机《...
神圣红太阳(3):为君王定制的尊崇颂圣系统
后来史家却一律不直写王师的败绩和昭王的淹死,都用“南巡不返”的含糊说辞,司马迁一语点穿其中奥秘:“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意思就是,周昭王死在江里了,可是对于他的死并不公开告示,却说南巡狩不返,这是因为避讳说“死”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