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782课:细说“敖”字,这是一个春游的人
读音有两个:(一)áo。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敖,出游也。从出,从放。”会意字。本义是出游;闲游。既然是会意字,我们要看一下字形演变:(敖的字形演变)敖的早期字形,是一个人形,头戴类似柳条的物体(或者是因为兴奋而扬起的头发),象一个春游时放浪欢快的人,后来...
匜簠斝甗卣盉鬲还记得怎么念吗?罍鬶觯殳钺,这些呢?
钺yuè看字像“越”,看器像斧,说的就是“文能当仪仗,武能去打仗”的文物——钺。上周,历史作家、微博大V沅汰做客湖北省外文书店,作《博物馆里的汉字:古文字与青铜器》主题分享。她介绍,钺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种兵器是从大斧演变而来,可以砍劈。“戉(yuè)”字在甲骨文里非常形象,就像是一把有柄...
涨知识 藏在博物馆里的生僻字原来这么读
钺(yuè)原为武器,玉质的钺不具备实用功能,是古代军权和王权的象征。觚(gū)饮器,古代用于盛放酒水,相当于酒杯,可用于祭祀和宴饮。軎(wèi)古代车上的零件,青铜制,形如圆筒,套在车轴的两端。軎上有孔,用以纳辖。纹饰大气,是贵族所乘之车的附件。辖(xiá)车辖呈长条形,与车軎配合使用,也就是...
方言中常说的"干yue",yue是“哕”字?为何不读sui?
其实,"哕"字读yuě最初是非常符合形声字规律的。为什么呢?这要从"岁"的形体构成和读音说起。"岁"字古文字形体如下:甲骨文“岁”金文“岁”从形体可见,甲骨文"岁"与"戉"同形,正与"斧钺"的"钺"的形体同。金文则增加了"步"字,出现了从步,戉声的形体,以此表示岁星之名,即现在的"木星"。木星是太阳...
簋、锛、盉……这些博物馆里的字你都会读吗?
钺——读音:yuè释义:古代兵器,同“戉”。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流行至西周时期,东周以后少见。有石质、玉质、青铜质等。是一种象征权力、地位的礼器。商周时期多为青铜制品,形似斧而略宽扁,平肩,弧刃。《尚书·牧誓》中记载:“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huī)。
入声字总表及辨别巧记方法
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平仄中的三个仄调之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入声韵尾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t],[-k]构成。入声字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入声字是无声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阶段,但最后没有爆发的塞音。“平声者哀而妄,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
孙汝初:《中国古代良渚文化原始文字的考古学研究》系列之九
并且甲骨文已经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形状、和在一定范围內约定俗成的字义,以及后人借助古今文字字形边傍结构与形声字反推破译获得的文字读音。(人类语言主要通过声音表达,而语言产生于大脑形成的概念。因此古代记录储存表达人类语言信息的刻画符号、图画、纹饰、雕塑在当时应该首先是思维概念和声音语言,都有约定俗成的方言...
鼎簋鬲甗爵角觯觚觥,教你速认青铜器型!
读音:duì盛食器盛放饭食敲黑板,这个字在铜器中念(duì),是古代盛黍稷的器具铜敦的专有读音。盛食器,又一个专用饭碗,同样为组合套装,可以一器两用。敦产生于春秋中期,大致在秦代以后消失。敦的基本形制就是上下内外皆圆,器与盖合成球体或者扁球体,一般上下对称,但是也有上下不完全对称,或者完全不对称的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