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思想传承” 丛书:探索汉字文化创新性传承
经由古汉字结构的内在联系,辨析源流发展历程,将甲骨文、金文、战国简文帛书、古玺印文、古陶文、古币文、秦汉简文帛书、石刻篆文等字样文献,依次排比出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实际使用的原形字,客观真实地呈现汉字结构源流发展及背后的文化思想,涉及语言学、文字学、哲学、艺术等。《汉字中的礼法观念》刘志基著978-...
走近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绝学”代有才人出
近日,记者走进这座中国古文字学研究重镇,了解它的历史传统和当代使命。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文字学系系主任何景成应约受访介绍,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奖的获得者,大部分是吉林大学的毕业生,包括第一批甲骨文释读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蒋玉斌。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从19世纪末发现至今,破译、释读始终是一项艰...
让古汉字“活”起来,学得更有趣
让古汉字“活”起来,学得更有趣本报特约记者舒凡长期以来,海外跨文化汉字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比如近年《汉字王国》作者、瑞典汉学家林西莉的故事引起很多关注。林西莉生于1932年,是著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弟子,曾耗时8年写了《汉字王国》一书。该书从她在瑞典教汉字的经验而来,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
抖音里“逛”博物馆:让古文字“活起来”
一个人戴着羊角状的头饰,以走路姿态展示了“美”;静坐在床边梳妆打扮的女子,代表着“妆”;下雪、下雨、下冰雹的动画则由“雪”“雨”“雹”三个字的甲骨文改造而来……几个简单动作的线条,便将抽象文字的释义通俗易懂地展现出来。在抖音“博物汉字”的账号主页,除了动态甲骨文制作的表情包引得众人关注,以甲骨...
破译古文字的文明密码
殷墟卜辞中有字被释为“晶”,此前有学者认为,“晶”与读为“精魂”的“精”读音实同,可以通假。裘锡圭认可这一观点。他同时建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问题,理解、整合、相互补充印证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同时,还要注重文化人类学上的有关资料。世界上其他族群中有不少与中国古人相似的思想观念,对研究者较好理解...
数字时代的古旧地图搜寻记:用语言学和数据库打开地图宝库
又如下面这张镇海县城地图,标有两种拼音:Chinhai是邮政式,为南派官话读音;Chenhai是威妥玛式,为北京官话读音(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美国人制作的镇海县城图,同时标有威妥玛式和邮政式拼音汉字域外方音历史上,越南、朝鲜、日本要么是中国的一部分,要么是中国的属国(朝贡国),古汉语对它们的语言影响很大,形成了三国的汉字音。这...
他们是纯正汉族人,人口超过1亿,说的正宗汉语,我们却听不懂
上古音里重唇音的[p]或[m],轻唇声母是[f][v],比如“奔”之于客家话的轻唇化就是“分”、“补”为“斧”、“磨”为“无”等等。如果要更明显的对比,不妨看看数字一到十的发音。不同于普通话的四个音调,客家话继承的古汉语发音是最完备的,在保留上古汉语腔调之余,客家话共有六个声调。普通话有39个...
瑞典汉学家林西莉:让古汉字“活”起来,学得更有趣
林西莉认为,对汉字的结构和早期形式讲解得越多,学中文的学生会越容易理解和记住这些汉字。当同时讲解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房子、车辆、衣服以及使用的工具,讲述产生这些文字的自然场景——乡野、山河、动物与植物时,效果会更好。除了林西莉外,一位名为明义士的加拿大学者曾助力于更早的汉字研究与传播。明...
九声六调说粤语 盏鬼生猛两千年
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入声在北方已经“入派三声”了,但被全套保留在粤语中,发音短促、以爆破音结尾,铿锵有力,情感丰富。入声的缺失,对日常交流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古人写诗作词,非常注重平仄格律,尤其是押韵用字,都要根据所要表达的感情而定,非常讲究。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名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
安倍晋三是日本人,但为啥他遇刺后,墓碑上却刻的是中国汉字呢?
这种文字其实就是拿一些读音类似的汉字偏旁去改的,而且日本人改的还不是现代汉语的发音,他们采用的是古汉语的发音。就比如说日本字“二”是用我国文字“仁”改出来的,但它的读音却是“ni”,这是因为在古汉语中,“仁”的发音类似于“nin”。现在江西以及上海那一片的方言中,“仁”的读音就是“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