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时中为台湾确诊数字发明新词“校正回归”,《亚洲周刊》进行“说...
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周刊》23日也针对“校正回归”说文解字,称这4字旨在表达该日的确诊数字没有那么多,同时《亚洲周刊》也制作了一张梗图,并在图中的“校正回归”4字上以注音标注“ㄩˋㄍㄞˋㄇㄧˊㄓㄤ”(欲盖弥彰)。台湾“中时新闻网”23日报道称,《亚洲周刊》在脸书上发文表示,昨天(22日)台“卫福...
“一笔王”的人生:从黑板上的空心字到三项世界记录
他查了一下,仅新华字典收录的单字就多达一万个,如果再把书法的真、草、隶、篆、行诸体借鉴进来,再把双字词、成语、英文字母、注音符号、甚至多语种都利用起来,将会找到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尽源泉。文字剪纸需要具备一定的书法功底,其关键是要保证各个点画连绵不断,笔笔相连。这最难之处恰恰是他的长...
这些字拼音改了?《咬文嚼字》主编:别紧张,还没定呢
确凿(quèzáo),原读音:确凿(zuò)。后因从俗改为:确凿(záo)荨(qián)麻疹改为荨(xún)麻疹。“呆板”本来读áibǎn,但是后来为了尊重大众的习惯,所以从1987年开始,这个词的读音更改为dāibǎn。铁骑(tiějì)是古代发音。“骑”字在类似动词词义时读qí,比如骑兵。其他的类似名词词义的...
《说文解字》第824课:细说“背”字
(一)bèi。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背,脊也。从肉,北声。”形声字。本义是脊背。即自肩至后腰部分。(背)关于《说文》“脊也”的解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作了补充:“脊者,背之一端,背不止于脊。”徐灏的《段注笺》则补充得更详细:“背者自外兼骨肉而言,脊...
《千字文》:传习千年的识字书
原标题:《千字文》:传习千年的识字书元代书法家俞和《篆隶千字文》。资料图片1906年,模仿《千字文》的《正音绘图增注六千字文》。资料图片明代书法家文徵明细草书《千字文》。资料图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篇旧时儿童都能背诵的《千字文》,作者为南朝梁代的周兴嗣。据...
《说文解字》第790课:“歹”旁的字大都与死亡和不吉祥的事有关
(一)wěi(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歹委],病也。从歺,委声。”形声字。本义是病。[歹委]的楷书字形如图:([歹委]的楷书写法)病这个意义下,[歹委]用同“痿”。《玉篇·歹部》:“[歹委],病也。亦作痿。”...
《千字文》:传习千年的识字书-光明日报-光明网
????《千字文》作为一本蒙学教材,无疑是成功的。????一方面,《千字文》完整地覆盖了一千个基本汉字,而且毫无重复,因此学习起来效率极高,无论作为识字的教材还是写字的法帖,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读音的关系比较疏远,因此,对中国人来说,识字是件难事。好在,汉字虽然...
古代的字,后人怎么知道原来读什么音呢?
现代的拼音方法,根据音素原则来拼音,每一个音素用一个字母表示,或者两个字母作为一个整体来表示,如“zh”“ch”“sh”“ng”“er”等;拼出一个读音,可能需要四个字母,如“庄”为“zh,u,ā,ng”。古代的“反切”,是一种“双拼法”,只用两个字拼。如“兔”,就是“汤故切”。
《说文解字》第787课:“敢”字原来是这样来的
(一)lǚ。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寽,五指持也。从[爪又],一声。”许慎认为“寽”是形声字。本义是五指持握。我们需要考察一下寽的早期字形。(寽的早期字形)寽的早期字形,是一手持物,另一只手去抓取。至战国时下部一手才渐渐演化为“寸”,但上部一手持物并无变化...
【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郫都的“郫”是怎么来的?
后来蜀被秦统一之后,因为要实行书同文,就相当于翻译过来,要用汉字写,就写成了“郫”字。而郫字读音,古代没有拼音,古人给字注音常用“反切”法。即用第一个字“蒲”的声母P,加上第二个字“卑”的韵母尾音i,读音就拼成了“Pi”。由此具有字型、字义、字音三要素的“郫”字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