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岁“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关注新闻喜欢看《芈月传》
他发明了汉语拼音,解决了我们识字读字的烦恼,他就是周有光,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13日,周有光先生迎来了111岁(虚岁)寿诞,人们纷纷在网上祝他生日快乐。没有谁的生日,如他这样被人惦记。周氏有光,成了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一百一十一岁等于一岁”111岁,周有光依然豁达、坚强。他思考着国家、世界和...
放榜了!来分享“高能学霸”的喜悦
在高三(4)班,也是华师一附中2021级长储班班主任涂平老师看来,黄郑煊同学是一名妥妥的学霸,热心快肠,班级的大小事情都特别上心,而且多才多艺,是学生媒体中心新闻部副部长。涂平老师也是黄郑煊的语文老师,她表示黄郑煊很听话,能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高一高二注重阅读、做摘抄、写读书札记、早晚读背摘抄内容,提升阅读写...
高山杉|一批新发现的有关西藏学家柳陞祺的档案和书信(下)
b.“TheRomanizationofChinese”(《汉字的罗马拼音化》),TheChinaCritic,Vol.22,No.4(July28,1938),pp.56-58.c.“ThePlaceofHanTse”(《汉字的地位》),TheChinaCritic,Vol.22,No.5(August4,1938),pp.72-74.d.“Should‘HanTse’beAbolished?”(《应该废除“...
[光明日报]郑梦娟:《论语》的欧美早期传播史
法国耶稣会士马若瑟(JosephdePrémare)所着的《汉语札记》(NotitiaLingaeSinicae,1831年),口语语料主要来自中国戏曲和小说,而书面语语料则主要来自"四书"。当时很多西方人的观念是:无论是语言学习还是文学思想研究,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学经典都是"古代中国典籍的开山之作",学习中文就要像中国孩童一样从"四书...
我在纪录片拍摄现场之六:走进梵蒂冈一号(1) | 作者 于平
在札记本中我还发现夹着一张毛笔写的中文纸条,档案馆主任说他们都不知道其中的意思,我仔细辨认出这是当年一位汉阳张先生写给利玛窦的养生心得,利玛窦还为每个汉字标注了拉丁语读音,这应该属于世界上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中文拼音,这样说来利玛窦也应该是最早使用拼音的人了。
书林一叶 | “翻一番”与“翻一翻”
《语文应用散论》属“咬文嚼字文库·名家书系”,作者苏培成先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家(www.e993.com)2024年11月21日。书中收录苏培成先生四十多篇语言学研究文章与札记,内容关涉语言政策、字词理据、汉语拼音、简繁转换、语坛往事等,可助读者了解我国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与专家意见,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
支教札记|城乡手拉手 用书互相种下爱的种子
有传统节日绘本故事,有魔法拼音国系列、有奇妙大自然的科普图书、有中国神话故事系列、有新课标必读文学名著系列、有精装版的绘本故事……琳琅满目。虽然是二手书籍,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孩子们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各种书籍爱惜得很好,有的一套书系很完整,有的书籍外观都是崭新的。
汉语拉丁化的诡计差点成功,但传教士想不到拼音居然可以反向溯源
利玛窦的大作,绝大多数人都只知道一本《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书名被巧妙地译为《利玛窦札记》)。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此人还编写过一部使用所谓的拉丁拼音来拼写汉字的著作《西字奇迹》。这便是汉语拉丁化的开端。有人借此大肆渲染,将利玛窦等传教士奉为汉语拼音的鼻祖,真是一美遮百丑。
吴其尧|“寤生”和“离骚”如何英译:读《管锥编》札记
杨宪益1940年代在国立编译馆任职期间和夫人戴乃迭联袂翻译了《离骚》,篇名直接用汉语拼音译为Lisao,杨先生自传WhiteTiger(中译本《漏船载酒忆当年》,薛鸿时译)在讲述《离骚》翻译经过时也径用汉语拼音。但杨戴译本给篇名作了一个注释:Thename“Lisao”hasbeeninterpretedbysomeasmeaning“encountering...
庚子札记丨酒局
庚子札记丨酒局(ICphoto/图)学哥朋友圈拉了个群,七八个人,取的名字呢,叫威士忌群,又洋气又FB(腐败的拼音缩写),朋友倒真还是朋友,只是都不洋气,FB呢又多半没有资格,几个舞文弄墨的人而已。我不擅饮,大家都晓得,国酒对付不了,洋酒也同样对付不了。学哥人好,他要拉我入群,我也拒绝不得,无非凑个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