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社会要想生存下去,不仅需要一种能够令人心满意足的道德...
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原标题:《涂尔干:社会要想生存下去,不仅需要一种能够令人心满意足的道德一致性,还需要最低限度的逻辑一致性|纯粹阅读》
考古与博物 | 史前仪式行为的展示性
一般认为,仪式是象征性和表演性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它可以是神圣的,也可以是世俗的,但它应当是“超常态”的。早先的仪式研究理论也大多集中于神话和宗教范畴,如涂尔干和特纳都强调仪式在宗教活动中的作用。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客观存在,其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就是宗教观念和宗教体验。宗教心理学特...
终于等到了!人类学经典《仪式过程》绝版书再版 !
伊索玛仪式属于特定的一类仪式,恩登布人称呼这类仪式为“女人的仪式”或“生育的仪式”。而这类仪式本身还是另一类仪式“祖先灵魂或祖先阴影之仪式”的下属类别。在恩登布语言中,“仪式”一词叫作齐迪卡,它有另外一层含义,即“一项特殊的责任”或者“义务”。这是与一个理念分不开的,即每个人都有义务对祖先的...
涂尔干 | 宗教社会学与知识理论
它不再把范畴看成是最基本的、不可分析的事实,但却保留了复杂性,这些复杂性使经验论者自得其满的分析变得站不住脚了。范畴不再是显得很简单的概念:最先到场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观察就可以安排它们,进而大众的想象力又不幸地使它们变得更加复杂了;相反,它们现在倒更像是无价的思想工具,是人类群体多少世纪以来历尽...
涂尔干|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
宗教现象可以自然而然地分为两个基本范畴:信仰和仪式。信仰是舆论的状态,是由各种表现构成的;仪式则是某些明确的行为方式。这两类事实之间的差别,就是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差别。仅凭仪式对象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就可以把仪式和其他人类仪轨相区别开来,并使其得到确定。例如,用这个办法就可以把它与道德仪轨区分开来。道德...
“南方小土豆”勇闯大东北,背后是当代青年所向往的“仪式脱贫”
在界定了仪式的象征行动属性后,还需要明确其社会意义建构和传递机制,而这便突出表现为仪式的中介作用,即在仪式过程中,人们达到某种特殊状态或者获得某种情感能量的过程性或阈限性(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实际上,情感能量的过渡状态一直被不断提出,如涂尔干在对集体欢腾的讨论中提出“理想化世界”状态。
董平:儒学的信仰建构及其“类宗教性”
涂尔干(E.Durkheim)曾充分强调了宗教信仰的群体性特征,认为“真正的宗教信仰总是某个特定集体的共同信仰,这个集体不仅宣称效忠于这些信仰,而且还要奉行与这些信仰有关的各种仪式。这些仪式不仅为所有集体成员逐一接受,而且完全属于该群体本身,从而使这个集体成为一个统一体”[1]。显而易见,涂尔干充分关注并强调了宗教...
作为党报新闻常规的“对表”——仪式的视角
本文以仪式理论为视角,以《头版春秋》为主要经验材料,梳理了“对表”的起源、实践、象征意义及功能等。认为以下级党报对中央党报版面形式的复制为特点的“对表”,既是党和国家政治秩序的延伸和表征,也是对以党中央、特别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为核心的政治权威秩序的象征性建构。作者简介刘鹏,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
欧文·戴维斯 | 人类学时代的巫术与魔法
涂尔干和莫斯都认为社会关系是最重要的,涉及巫术和魔法的那些信仰体系不过是对社会的反映或表达。泰勒和弗雷泽认为魔法是不合逻辑或者错误的,代表一种过时的理解世界的方式,而涂尔干和莫斯则认为魔法是一种有内在合理性的“社会事实”(socialfact)。在《土著如何思考》(HowNativesThink,1926年)一书中,法国哲学家...
媒介化进程下的文艺育人机制研究
媒介。针对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经典论断,体现的是媒介第一位,信息是第二位的思想,其思想带有技术决定论,性质上与近年来媒介文化研究中的“物质性转向”相契合:即在强调数字文化超越物质载体乃至时空束缚的可能性后,重新认识到“技术底座”对寄寓其上的决定或影响。金兼斌进一步对该论断,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