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可视化助力两会舆论传播 - 舆评-观点中国_中国网
舆论认为昆明暴恐案贯穿了两会前期,成为前期舆情传播中心;而马航事件在两会后期成为引爆两会内外高关注度的另一传播中心。纵观两会舆情发展,信息可视化助力两会舆论引导成为最大亮点。截至14日18时,关于全国两会的舆情数据中,网络新闻472161条,报刊新闻20019篇,论坛帖文33725条,博客博文15555篇,微博878349条。图1:201...
媒体融合|系统化集成 可视化表达 立体化传播——重大主题报道融媒...
结合对近年来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和融合报道类获奖作品的研究,笔者认为,优秀的重大主题报道在融媒表达方面,呈现出系统化集成、可视化表达和立体化传播的新范式。这些新的呈现方式提示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和报道时,要充分把握新媒体传播的特质,从本源出发,守正创新,不断提升新闻宣传的引领力和影...
做好“四抓”向宣传工作更高层次迈进
抓调查研究精准聚焦。聚焦受众需求,坚持受众的关注点是检察宣传的源泉和着力点,及时发现好素材,选定好主题,求新求变丰富宣传形式,拓展宣传载体,创新宣传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制,注重案例化、故事化、可视化传播,让宣传作品易传播、接地气,积极打造济南检察特色品牌。通过精心策划,使带有浓厚检察元素的主题活动更具吸引力和感...
大模型技术赋能传媒行业的“传播大脑”实践
此外,大模型技术还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兴科技行业的合作。一方面,传统媒体可利用大模型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内容质量,拓展传播渠道和用户群体;另一方面,新兴科技行业也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和内容资源实现更加精准和有效的市场推广和商业模式创新,这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大模型技术赋能传媒行业...
巩晓亮等:“智”化与“人”化:人机传播中虚拟数字人角色的再审视
在信息爆炸的5G时代,信息的采集和分发不再是传统媒体的特权,轻便型的智能移动终端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内容生产的智能化程度越高的媒体,其生产可供性,即“可编辑”“可审阅”“可复制”“可伸缩”“可关联”的程度相对来说就会更高,换言之,越“新”的...
《传媒观察》|社交媒体时代,如何“重构”视觉图像的传播范式
而当下的传媒文化呈现出数字信息传播形态的日新月异以及图像文化正扮演人类文化的主导范式,相应地,呈现出现代性的鲜明特征:无序、快速浏览、主动选择等特性(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伴随图像形态发展的摄影技术,也逐渐褪去实物特征,消解其可触摸、可移动、不可复制等独一无二性,进而表现成被算法渗透的数字图像。
多措并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
各级媒体应主动运用最新信息技术,借助其可视化的传播优势,把文字的转化为图像的,把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把理性的转化为感性的,把静态的转化为动态的,把有意义的转化为有意思的,最大限度克服传统理论传播的“单调枯燥”,为理论有效传播挖掘“新隧道”,让理论直通“主战场”。
虚拟媒体人介入新闻传播的优势与隐忧
虚拟媒体人的优势以及对传媒生态的影响现有研究多从成本效率、形象资源、传播力影响力等维度论述虚拟媒体人的优势;从传播渠道上看,虚拟媒体人的多场景应用、跨渠道适配等能力更强;从传播效果上看,可视化、互动性、陪伴性等也进一步增强了媒体传播效能。上述优势的阐释依然是从技术及其带来的直接效果层面的分析,我们需要...
罗玉江:媒体融合改革的“一体化、可视化、智慧化”
融媒体时代需要通过内容传播来触达、链接人民群众,如何推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关键一环。一是丰富可视化形式,增强接受度。2023年,中心成立了文案策划、创意短视频、技术研发等9大“融媒工作室”,产品考核和人才评价向新技术的应用、流量爆款、创新创优倾斜。2023年中心生产的可视化产品全网流量达...
主流媒体的数智化转型实践——基于“中国媒体智能化”征集案例的...
数字人技术带来传播新模式AIGC和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使数字人实现了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的多模态人机交互。数字人技术的成熟促使更多主流媒体布局数字人赛道,不断探索虚拟数字人应用的新场景、新模式和新边界,有效助力提高新闻报道效率,打造全新内容运营方式和IP化产业,也带来了新媒体平台可视化传播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