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密码》所述的历史背景与危言
开篇以千年古画《清明上河图》所绘一处为背景,附以北宋大儒程颐所言,“惟刚立之人,则能不以私爱,失其正理”。短短几秒钟,镜头就将我们拉回到千年之前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程颐与其兄程颢,都是周敦颐的学生,算上张载和邵雍二人,被称为“北宋五子”,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和宋代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张载名言,...
古茶诗解析 | 苏轼系列之三十六《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东坡笠屐图》李公麟(北宋,局部)写作背景本诗作于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杭州通判任上,时年38岁。诗题中“金山”指镇江(常润)金山寺。“圆通”长老因年龄已退居二线,“宝觉”长老时任金山寺住持。宋人《施注苏诗》:“熙宁甲寅在钱塘,闻移知密州之命,去杭经常润道中作。”大意:1074年,苏轼闻...
古茶诗解析:苏轼系列之三十五《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
柳絮飞时笋箨斑,风流二老对开关。1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2竹簟凉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3应容缓急烦闾里,桑柘聊同十亩闲。4《东坡笠屐图》李公麟(北宋,局部)写作背景根据“玉堂制草”一词推算,本诗应作于元佑元年-三年(公元1086-1089年)。苏轼时任翰林学士、知制诰,而胡完夫为中书...
古茶诗解析:苏轼系列二十六《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三首》之一
第一纲团茶至,即分赐近臣。苏轼自注:“尚书学士得赐头纲龙茶一斤,今年纲到最迟。”这便是爱茶嗜茶的苏轼获准外放后迟迟未肯出京的主要原因。定青山(100%老曼峨古树纯料生茶)事实上,苏轼请求外放至会稽(越州,治所在苏州)-富庶开放的江南之地,并未如愿。1093年9月,苏轼任定州知州。1094年6月,被贬为...
古茶诗解析:雄视百代苏轼系列二十二《留题显圣寺》
苏轼(宋)渺渺疏林集晚鸦,孤村烟火梵王家。1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2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3只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村绕白沙。4苏轼画像写作背景经历了新党“乌台诗案”极限打压、旧党重新上台排挤不容后,苏轼要求外放,1089-1092年,分别任职杭州、颍州、扬州。短暂回京任礼部尚...
宋元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观念变化溯源
从时代断限来说,虽然开启于南宋,但社会转型因素在北宋便已逐渐在酝酿、积蓄和发酵,苏轼“读书不求官”之诗所表达的意识,正是体现了这样的观念变化(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在商品经济繁荣、地域社会兴盛的背景之下,“学而优则仕”已不再是唯一的人生追求的目标。伴随着士人流向多元化,价值取向也同样显现出多元化。正因为如此,“读书不求官...
李白诗寻踪④|后无来者的境界——《望庐山瀑布》诗歌背景
苏东坡顺手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相赠,狠狠调侃了一把。诗是这样写的:“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苏轼《东坡全集》卷一〇一《记游》,《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伪作乐天(白居易)诗称羡此句,有“赛不得”之语。乐天虽涉浅易,然岂至是哉...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浣溪沙·荷花》 宋 苏轼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闰八月至九月间词人初到颍州太守任上。词人当时在观赏颍州西湖的荷花,忽然感觉当官寂寞孤寥,于是作下了这首诗。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夜阑:夜尽。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
苏轼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创作背景: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而至惠州,最后远放儋州,前后七年。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这首诗,就是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自海南岛返回时所作。赏析:该诗回顾了诗人被流放到南方的经历,表现了他北归的兴奋之情,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