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北洋海军阵亡四万人,日军伤亡几何?真相出乎意料
很显然,这场战争对清政府没有利处,最终整个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不仅如此,清政府还损失了邓世昌和丁汝昌两名军官。最终,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为了能够偿还日本提出的战争赔款,清政府继续搜刮民脂民膏,列强更是得寸进尺,加快侵略脚步。这次战争,导致整个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损失了四万人,日本的伤亡...
从黄海海战,看甲午战争中的清军是否真的不堪一击?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或许你可以说,清军不堪一击,但不堪的是落后的文明,没落的清政府,绝不是清军将领。日本海军统帅伊东祐亨曾给中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写过一封劝降信。这封信的中心思想是“缴枪不杀”,但此信的价值,不在招降,而在揭示了“国之强弱根本”...
甲午海战,宋育仁奇袭日本的计划,是壮志未酬还是凭空臆想?
宋育仁对于甲午海战,宋育仁心急如焚,他深知倭寇善于海战,武器装备领先清政府一大截。但是日本弹丸之地,后劲不足。他本想回国,可是龚照瑗要回国述职,所以他必须留下来担任代理公使。虽身在海外,但他仍旧向朝廷寄回书信,表示:“倭兵少财乏,持久足以困之”。希望清政府守住陆地,拖垮日军。但是,战局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
铭记| 130年前的今天,那场大海战惊醒了国人!
在1894年9月17日的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主力铁甲舰致远号在弹药将尽且遭受重创后,由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欲与敌同归于尽,不幸爆炸沉没,全舰官兵有246人为国殉难。清末书画家高邕为光绪皇帝起草了邓世昌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甲午决战前致远舰军官唯一合影,第二排左四为邓...
大鹿岛,甲午海战无字碑
1937年,出于战争的需要,日本专门派船到大鹿岛海域打捞甲午沉舰上的铁件。三老之一的李桂斌当年24岁,也在其中谋个差事,叫“二车”,主要是给潜水员打气加压。李桂斌介绍说,1937年到1938年两年,除了冬天,刮风和下雨天气,拆船的船每天都出海,潜水员将炸药袋夹到舰身上,通电引爆将舰上的钢板炸开,然后弄到船上,运...
早在甲午开战前十年,日本留学生就把中法马江海战看了个透
马江海战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甲午战争时期(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当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战中击败北洋舰队时,人们不难看出马江海战的影子。日本海军展现出的优秀战术素养和精准火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对马江海战的深入研究和吸取的经验教训。反观中国方面,尽管在甲午战争前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海军改革,但由于根本性问题未能解决,这些改革措施...
中日甲午海战后,这三国为何要把军舰开到日本近海进行威胁?
甲午战争的胜利成果:日本的野心与清朝的屈辱世人皆知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朝的惨败告终,却不知这场战争的结果,竟让日本一夜之间变成了东亚的"巨人"。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山口县下关市的春帆楼,清朝全权大臣李鸿章和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份条约的内容,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扎心啊!且听我...
甲午海战定远舰:沉没125年后重见天日,船上遗物让众人掩面痛哭
邓世昌等北洋官兵的牺牲,只是甲午战争的开始,而非结束。一直忌惮定远号的日本海军,三个月后发起对威海卫的偷袭。此前的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损失惨重,早已无力正面抗敌,而定远号亦是损失惨重,被迫搁浅在海滩;但即便在这种绝望条件下,剩余的北洋水师凭借那些质量不足、偷工减料的炮弹,硬是以定远号为战壕,与日寇苦...
来远舰与中日甲午海战
根据参加过大东沟海战和威海卫保卫战的北洋海军军官卢毓英战后所著《卢氏甲午前后杂记》手稿影印本所记。1895年2月6日凌晨4:00,漫天大雾,日本鱼雷艇队进威海卫港偷袭。当时,来远舰停泊在刘公岛装煤。日军鱼雷艇施放的鱼雷击中了受伤的来远舰。随着一声巨响,来远舰庞大的身躯急速地翻转,露出了红色的舰底,不久即沉...
甲午海战前,北洋水师与联合舰队全方位对比!
先看双方的高级指挥官,联合舰队叫作舰长,北洋舰队叫作管带。北洋舰队主力舰舰长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他们都是从国内海军学院毕业的尖子生,是从欧洲留学回来的海归派,是受过系统专业学习和训练的世界一流海军将领。日本的高级指挥官的经历大致相同,他们中有很多人与北洋舰队的在同一个国家留过学,有的甚至还是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