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寒武纪生物 追溯生命之起源 ——记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张志飞教授
此外,张志飞以古生物为例,基础地质学研究生精英式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对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各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对推进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改革产生了示范作用,对国内其他高校的地质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也起到引领作用,在历年全国地球科学高校论坛中均被邀请做经验分享;对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广...
院士领衔、27位领军学者联合授课 这门课程在西北大学开设
“行星科学的引入,让传统地质学工作人员认识到不仅仅要研究地球,更要跳出地球看地球,以不同的视野和角度,解决传统地质学上天的难题,进而带动材料科学、实验技术的同步发展。”张志飞说。打造世界一流学科,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还将有更多的一流课程与一流成果。编辑:李卓然...
西北大学张志飞教授为我院师生作报告
12月19日上午,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主任张志飞教授应邀在J6-530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题为:“寒武纪大爆发与地球海洋动物生态系统建立”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吕大炜副院长主持,地科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讨论。张志飞教授结合团队发展和地球科学认识等出发,从地球现代生物系统分类、生物生态系统划分及宜居地球等角...
西北大学古生物团队解密5.2亿年以来“海豆芽”繁衍至今的奥秘
人民网西安4月27日电(记者魏鑫)近日,通过对5.2亿年以来的舌形贝腕足动物壳体进行大数据整理分析和壳体形态解剖研究,以及对形态空间测量、演化模型和系统发育比较分析等多学科交叉研究,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张志飞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梁悦得出:奥陶纪末时期随机演化是主导现代舌形贝演化的外在动力,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
南泥湾稻谷飘香迎丰收 “陕北好江南”地质环境有“奥秘”
原来,与周边土壤相比,南泥湾的黄土层下多出了一层黏性不透水层。它形成于250万年之前的上新纪冰川时代,以一种古脊椎动物命名,叫做三趾马红土层。西北大学教授张志飞:大家都知道北方都比较干燥,一般是黄土地区,很难想象这个地方会产水稻,其实就跟地质背景有关系。我们看到这个地方,上面都是第四纪黄土,下面...
长庆油田累产天然气突破6000亿立方米 持续上产仍具潜力
西北大学教授张志飞:韩城是我们理解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层位非常重要的典型剖面(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为什么?地层因为构造运动在这里抬升了。所以在哪一层产油、产气、产煤?完全按照我们的书一层层揭开,所以是解剖鄂尔多斯盆地非常典型的一个经典实际区域。奥陶纪是油、气形成的重要筹备期。奥陶纪开始于4.85亿年前,结束于4.43亿年前,盆地...
生物身体进化不仅发生在大灭绝期间 在随后的恢复期间也发生变化
据cnBeta:外媒报道,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在生命如何从大灾难中重新出现方面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模式。10月6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上的研究显示,身体尺寸进化的通常规则不仅在大规模灭绝期间发生变化,而且在随后的恢复期间也发生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化生物学家一直在争论大规模灭绝及其后的恢复是否...
西大科研团队发现地球最早隐居型环节动物丝鳃虫
2月2日,记者从西北大学获悉:该校地质学系教授张志飞课题组对澄江化石库中的澄江拟管虫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员通过形态和谱系分析发现,澄江拟管虫属于高度演化的环节动物,隶属于隐居型丝鳃虫类。该研究将环节动物门类蛰龙介虫目化石记录从石炭纪前推到寒武纪早期,前推至少2亿年。
苔藓动物:地球生命拼图补上重要一环
苔藓动物复原图。(西北大学张志飞供图)近日,《自然》(Nature)杂志刊发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我国学者在陕西省镇巴县的碎屑灰岩中发现了地球上已知最早的苔藓动物化石。化石证据揭示,苔藓动物门起源于寒武纪早期,这将苔藓动物的起源向前推进了至少5000万年。
2020年,澄江动物群等远古生物的谜题被解开
西北大学张志飞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对寒武纪大爆发时期海洋生物寄生现象起源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前古生物学家记述的寒武纪或更早的化石记录仅以少数几个化石或者印痕为依据,提出了窃食寄生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寄生现象;发现成群矿化虫管附着在成层原位生活的腕足动物壳体上,代表地球最早的包壳介壳记录,将包壳生态追随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