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第一小节认识厘米知识要点讲解
一、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二、探究知新。(1)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2)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请你认真观察尺子,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3)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4)在用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时,...
“少教多学”带来的“减负增效”
南京致远外国语学校分校数学教师姜华刚开始上课时,很少带着思考去教学,比如讲授关于“厘米”的知识时,从前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从哪儿到哪儿是多少厘米”。但自从加入魏光明的研究团队后,她意识到“厘米和米的认识”是一个起点型核心知识,需要带领学生“细嚼慢咽”。如今再教“认识厘米”时,姜华先以一个问题切入...
从“双减”走向“三提”|教学|数学|教师|课业|教育_网易订阅
课堂回到生活,作业也要回到生活中去。于是团队教师再次设计了紫藤架测量任务单。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的情况下,继续去测量紫藤架的长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问题又来了:课上已经认识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学生知道可以用手里的学习用尺去测,但一方面有些学生的测量方法依然不正确,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学习用尺相对紫藤架...
不搞“多教苦学”,小学数学课如何“减负增效”?这位特级教师用15...
但自从加入魏光明的研究团队后,她意识到“厘米和米的认识”是一个起点型核心知识,需要带领学生“细嚼慢咽”。如今再教“认识厘米”时,姜华先以一个问题切入:“熊大拿了一罐蜂蜜,走了6步后将蜂蜜藏起来,光头强听到后,也走了6步想偷走蜂蜜,但没找到,这是为什么?”在讨论中学生意识到“需要统一度量单位”。如何...
吴宁一小:聚焦审辨思维 推动课堂增效-东阳新闻网
“老师的尺子那么长,你们的1厘米和老师的1厘米一样吗?北京的1厘米和我们这里的1厘米相比呢?那全世界的1厘米都一样吗……”一校马凌云老师引导二(3)班的学生认识厘米,感受1厘米,感悟用厘米量的本质。杜黎明老师通过创设蚯蚓和兔子比速度这一矛盾情景,引发学生对速度的进一步认知,实现思维转变,理解速度的本质内涵...
黑龙江车祸,半挂车追尾拖拉机15人遇难,未来该如何赔偿?
这份练习以分类的形式呈现,共有3份练习,分别是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以及第一单元综合练习,试题从口算题和应用题两部分进行(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每一个练习仅仅有一页,适合不同层面的学生学习和练习。针对性很强,并且,这些题型的设计适合“双减”的要求,题量适中,让学生有答题的兴趣和欲望。
新课改,用101教育PPT改变小学数学教学重难点
比如,我在进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课教学时,在讲授如何估测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内容时,为了能让学生理解,就需要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101教育PPT里的多媒体资源,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在课件中插入视频、音频、图片、图形等,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南京首批小学 12所特色文化示范校出炉
二(6)班的郑雪凤老师正在上《认识厘米》,从生活中孩子们经常接触的物体入手,让孩子们自己量一量,先有感性认识,再进一步理解概念,让数学变成真正有趣和接地气的学科。而六年级数学备课组的老师们,更是针对孩子们能力提升的特点,打造“微课”教学,也就是“5分钟的微视频教学”。一次微课,时间短,内容少,但是主题...
从被学生带着走到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激情,她的课堂洋溢着“孩子气”
随后制作旗袍,学生需要测量身高、臂长,这是练习直线测量的好途径,而测量领口、腰围时,需要想办法测量曲线,巧妙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情境下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环节变成了该学期“认识厘米和米”的实践活动。制作成型后,开展旗袍秀、朝服秀,孩子们还要学习礼仪相关知识,一系列活动随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