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格力为何执着于造车?
格力造车,是一条路走到黑,还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待时间来验证了。03白电三巨头造车野心随着格力“上车”,白电三巨头的造车野心被摆上台前。2003年,美的通过企业收购闯入商用车造车领域,但在几年后铩羽而归。家电企业造车的教训,让后来者更加谨慎。2018年,美的卷土重来,更多着眼于汽车零部件;2016年,格力...
巨头折戟,大佬离场,险象环生的新能源造车赛道为何诱人?
对仍在造车行业厮杀的科技巨头们而言,挺进决赛圈,首先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投入,在智能驾驶等领域发挥优势;其次,利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生态系统,打造车联网、智能交互等特色服务;此外,构建高效、稳定的供应链,确保材料的成本控制;最后,企业家们应拥有国际视野,面向国际市场的需求,逐步实现产品和品牌的...
昔日“明星”车企相继离场 互联网手机巨头加入造车
对于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三菱汽车方面表示,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急剧的市场变化,向电动车的过渡比预想的还要快,公司计划在2022年12月投入新型车等挽回销售,但计划未能实现,从2023年3月开始为了调整库存,停止了工厂的运转。而正是基于上述情况,三菱汽车宣布全面审视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并终止在中国生产三菱品牌汽车。除了...
手机厂商为何跨界造车?
透过现象看本质,手机厂商之所以“玩”跨界,市场是主要驱动力——如今的手机早已不满足只当一个通讯设备,厂商也不再局限于这一市场。电动汽车行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也为手机厂商入局铺好了赛道。不同于传统汽车的高技术门槛,只以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为核心的电动汽车,大大降低了“门外汉”造车的技术难度。与此同时,...
雷军下场造车够“狠” 入局小折叠手机意欲何为?
造车并非易事,雷军经过70多天深思熟虑,最终决定亲自带队。首先,造车需要巨额投资,很多新入局的企业都希望融到一大笔钱,也有投资人给小米汽车百亿美元估值。但雷军很坚定地表示,小米造车不需要外部的资金,钱全部小米自己出,风险全部自己扛。在他看来,过去吃过大亏,这次创业,不走捷径,不收购,不代工。汽车是百年...
手机支架之争,也是余承东和雷军的造车理念之争
回到手机支架这一点上,我认为这也是雷军造车过程中“保守主义”的一种体现(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可以理解为雷军对用户需求的细微洞察,比如说细到连“需要手机支架”这一点也考虑上,可见在整个造车过程中,雷军的确做了不少的调研工作。不过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小米SU7是不是可以尝试去“定义需求”,也就是通过技术和自己的理解,改变一...
十年投入百亿美元,苹果为何此时宣布停止造车
苹果为何退出牌桌?苹果停止造车能够引起这么大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苹果电动车曾被认为是特斯拉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苹果在造车项目上也投入了巨大资金。苹果几乎是科技界巨头中最早关注到电动车的企业。2008年,苹果因初代iPhone的热销,一跃成为美国科技企业老大。但同年,全球金融危机从华尔街蔓延开来,受到重挫的...
...达88063台!直言销量达三、四十万才会盈利【附小米造车业务分析】
综合来看,小米在电池领域的投资目标涵盖了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多个行业巨头。这种投资策略不仅为小米带来了可观的投资收益,同时也稳固了其在造车过程中的核心供应链。小米汽车五大核心技术布局除了通过投资参股布局产业链相关环节,小米聚焦电机、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五大汽车核心环节,进行技术攻坚,打造汽车产...
手握万亿现金,苹果却退出造车,马斯克雷军李想也忍不住了
周鸿祎也对该消息发布视频表示:“苹果十年造车梦碎,科技巨头都在顺势而为ALLINAI。”周鸿祎猜测苹果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公司和电脑公司之一,AI对它来说是一个基础性应用。苹果的策略应该不是为了在智能驾驶汽车上用一些AI技术,而是要打造AI的基础模型和基础应用。
苹果放弃造车的真正原因:不想给中国的电池厂家和供应链“打工”
我先举个例子,比如同样是造手机的,跟小米造车比起来,苹果造车里面,手机跟电动汽车之间的利润率和品牌溢价没有可比性,也就是说,小米造的车可以跟小米手机拥有同样的利润率,而苹果不能,这就意味着苹果手机跟苹果电动汽车之间本身就会撕裂或摧毁苹果品牌(此前的苹果手表和此时的苹果头显可以跟苹果手机保持一样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