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俱舍论》概述
七十五法之源出於《俱舍论》,则无可疑。现列其名称如下表:果、因、缘《俱舍论》摄一切法为七十五法,但此诸法并非个别的独立存在,而是存在於相互关连的关系之间,这就是因缘论(参阅木村泰贤《小乘佛教思想论》第二篇第六章),因与缘结合,即成为果,通称为六因、四缘、五果。其表如下:世间法因果法,含...
佛经对四缘的解释
在佛学体系中,为说明万法的因果关系,曾立有六因、四缘、五果之说。此中,六因说与四缘说皆是就因而立论,然四缘说系自‘果’之产生以考察各种‘因’的起源。六因则着重说明业报轮回产生的条件。大小乘虽均采用此四缘说,然因二乘之根本义并不相同,因此对四缘的解释遂有差别。玆略述如下︰(1)因缘︰指生...
俱舍曼荼罗图——东大寺藏佛画珍品
俱舍师在这法有我无论的基础上,进而建立有漏、无漏的两重因果论。新旧《俱舍论》译出后,只是师资相承作学术上的研究,并未成立一般所谓宗派。早在唐代,《俱舍论》就由日僧智通、智达(一说道昭)来中国求法,随着法相宗的传习而带回日本,从此他们的法相宗学人同时兼习此论,同时其他宗派也有传习,甚至建立专宗...
法雨西来-206-!空与破-中观三大主义立论|佛学|方法论|中论|罗什|...
他就把自生——比如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他把自生又分为了带缘生和不带缘生;然后,又把不带缘生分为了“有为法”和“无为法”;这个……带缘生又分为了“六因四缘”和“有为四相”——这个体系很大,我们到“佛教哲学”再讲。但是,这一切……他的这一切概念啊,大致都包括在“中论”的“三是...
《万善同归集》:唯心净土者,了心方生|宗镜录|佛土|十疑论|菩萨道...
夫善恶二轮,苦乐二报,皆三业所造,四缘所生,六因所成,五果所摄。若一念心嗔恚邪淫,即地狱业。悭贪不舍,即饿鬼业。愚痴暗蔽,即畜生业。我慢贡高,即修罗业。坚持五戒,即人业。精修十善,即天业。证悟人空,即声闻业。知缘性离,即缘觉业。六度齐修,即营养品业。真慈平等,即佛业。若心净,即香台宝树,净...
佛教轮回思想——佛学课小记
那么六道轮回都是以怎样的形态进行的呢,佛教将生命分为四类,依据出生方式来划分,根据《俱舍论》卷八中所记载的:一为卵生,由卵壳出生,比如鹅、孔雀、鸡、蛇、鱼、蚁等;二为胎生,又叫做腹生,是指从母胎出生者,比如人、象、马、牛、猪、羊、驴等;湿生,又叫做因缘生、寒热和合生(www.e993.com)2024年11月12日。是指由粪聚、注道、秽厕...
如何理解佛教说的缘起
‘缘起’法所阐述的,就是因、缘、果的关系,俱舍宗为了说明万法的因果关系,立有六因、四缘、五果之说。因、缘、果三者是相依相待而存在,没有绝对的独立性。《杂阿含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是缘起的最好说明,也是因果法则的最佳诠释。
佛教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小乘佛教认为,五蕴依靠缘起的法则(六因四缘)生起万物。人只是五蕴的因缘和合,是一种暂时存在的假象,故一切众生皆非实在,世界上实在的只是构成五蕴的具体的法,故称“人无我”而“法有我”。大乘佛教则主张,既然五蕴和合的“人我”并不真实,五蕴自身也就是不真实的。因此整个世界的一切万物皆非真实,全部世界不过...
佛教中“三解脱门”是何意义?
(2)无相门:又作无想。谓观因空故,不起着于相。(3)无愿门:又作无作或无欲。谓观无相故,于未来死生相续,无所爱染愿求。将三解脱门作为实践原理,是大小乘佛典所共通的。空、无相、无愿三者,虽然又可称为三三昧,但是三三昧是有漏、无漏共通的,而三解脱门则唯通无漏。故《俱舍论》卷二十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