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井陉“拉花”之二:井陉“拉花”名称的由来
这些传说尽管有些牵强附会,然而,对研究“拉花”的渊源不无参考价值。其实,“拉花”一词早在乾隆年间,吴锡麟(1746——1818)在他所著的《秧歌诗序》中就有所述:“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所扮有花和尚、花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鱼婆、姿态货郎,杂踏灯街,以博观者之笑”。可见拉花姊是作为一种角...
随州,到底有什么?|古镇|随州市|神农氏|曾侯乙|凤凰山|随州(古代...
随州花鼓戏是随州独有的地方剧种,它发源于随州,发展于随州,是随州劳动人民和历代艺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于2008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源:随州网)#I随州#(图源:随州网)在随州街头或者商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标语打卡地,我们如此热爱随州、我喜欢随州更喜欢你...一幅幅治愈的图画为城...
中国古代乞丐文艺图鉴:从唱小戏、花鼓调到占卜相面
《北京民间风俗百图》第二十四幅,即《小什不闲乞丐图》,图上题词称:“此中国小什不闲乞丐之图也。其人用粉抹丑脸,以木盘盛小鼓、门钹,敲打唱曲,为要钱文而已。”李声振《百戏竹枝词》认为“什不闲”是“凤阳妇人歌也”,这大概是因为其表演方式与凤阳花鼓有相似之处的缘故。清末也有称“什不闲”为“太平歌...
松桃苗族花鼓舞
为了传承和弘扬苗族花鼓艺术文化,2013年,松桃成立了花鼓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107名,形成在瓦窑片区多劳村、麻洞村、塘边村等村民做到人人学花鼓舞、个个会打花鼓的良好氛围。同时广泛开展花鼓培训,不定期到各村寨开展花鼓培训,该县把花鼓带进了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吸纳了花鼓爱好者6000余名,培训学员5万余人次。除...
随州花鼓艺术剧院院长何敬国解读随州花鼓戏历史变迁
随州花鼓戏的专业发展期随州花鼓戏专业化的历史很悠久。据老艺人师承关系推算,其形成年代当不晚于清道光年间。但是记忆越往上溯往往越是模糊。据碑文记载,随州花鼓戏舞台化的时间较老艺人的师承关系推算要早得多。2014年专家对随南洛阳、柳林等乡镇进行田野调查,发现了几块清嘉庆初年碑刻,其中一块是“封山育林碑”...
洛阳唐三彩亮相中国非遗博览会
8月25日至29日,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办(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洛阳市唐三彩烧制技艺作为河南省重要的非遗项目,亮相此次博览会。在本届博览会上,我省共有唐三彩烧制技艺、太极拳、光山花鼓戏等16个非遗项目参展。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展区唐三彩“丝绸之路”展品前,不少游客驻足观看,仿佛身临“丝绸之路”。
洛宁县立足“洛阳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构建多元化旅游业态...
近年来,洛宁县立足“洛阳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抢抓文旅产业发展风口,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构建多元化旅游业态体系,推动农旅、文旅、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洛宁样板,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历久弥新的洛宁花鼓戏
历久弥新的洛宁花鼓戏近日,在洛宁县兴华镇西南村,由该村村民历时半年排演的一场新编洛宁花鼓戏《新十二月花》精彩上演。百年光阴,鼓声不绝近日,在洛宁县兴华镇西南村,由该村村民历时半年排演的一场新编洛宁花鼓戏《新十二月花》精彩上演。花鼓戏是我国汉族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
光山花鼓戏《夫妻观灯》、《十二月报花名》应邀参加第39届洛阳...
洛阳市第39届牡丹文化节的"享游都市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在兴洛湖公园隆重举行,第一天演出的全部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信阳民歌的《薅秧歌》,光山花鼓戏的《夫妻观灯》和《十二月报花名》,共同为洛阳观众展示了大别山麓、淮河岸边的传统艺术。《夫妻观灯》、《薅秧歌》、《十二月报花名》这三个极具豫南特...
央媒看河南丨且以诗意共远方——河南文旅文创融合新观察
河南博物院发行文创数字藏品每次上线即“秒光”;洛阳博物馆“河洛之光”数字馆,运用多媒体投影墙、多媒体互动、VR投影等技术和手段,打造出多种多样的互动体验形式,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龙门石窟全息天幕《无上龙门》火爆“出圈”,一票难求……通过创意驱动、科技赋能,河南古老文化破圈而出,站上时代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