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值得收藏!
第十章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译文:是身体和灵魂合为一体,能够做到不相分离吗?专一精神以达到一种柔弱状态,能够像婴儿一样恬淡吗?清除心灵的...
续《了凡四训》立命篇之一《立命之要 修善行德》原文+译文
7.知足常乐,安于贫穷而乐于追求道德。《道德经》说:“知足的人是富有的。”又说:“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颜回虽然生活简朴,但他知足常乐,被孔子称赞。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但他能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诗句,他的安贫乐道的精神令人钦佩。因此,想要立命的人,必须知足常乐,安于贫穷...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会说,那就别看了,回归自身。回归了自身时间久了又觉得寂寞,又想去看那些花了怎么办。老子会说,想看就去看吧,我刚才也看了,那些花开的真美。有人说,看花时,花就存在,不看花时,花就寂灭。是这样吗?老子会说,不是这样,以有观有,花在,以无观有,则失其所观矣。失其所观,则失其妙,亦失其缴,两者...
《道德经》原文+译文+解析+典例(第一、二章)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原始。道即是无,无产生有,衍化而为天地万物。老子的“道”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家,这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直觉。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他对“道”膜拜和敬畏...
《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注释、译文导读及故事案例(建议收藏)
思想。纪对立统一,这个永恒的根本性的哲学法则。老子举出一些相互对立的概念善恶美丑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这些相互对立的概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常执着于概念。有了概念,也就产生了分别心,人创造了美的概念。自然就产生了与
刘先银经典点说:老子第24章不自是,《道德经》抱一为天下式与心智...
刘先银经典点说:陈琦南老子道德经研究24章,张轶西《道德经》与心智管理理想的行为规范,“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在《道德经》第24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我”、“自矜”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短暂而不能持久。不仅说明急躁冒进、自我炫...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老子·道德经(二)原文-译文-评析!
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对立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而这种变化,他把它认为是自然的根本性质,“反者,道之动也”(第四十章)。老子的辩证法是基于对自然和社会综合的概括,其目的在于找到一种合理的社会生活的政治制度的模式。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的...
《道德经》英语翻译的文化对比研究——以S.Mitchell译本、林语堂...
下面以三个方面为着眼点,比较分析《道德经》S.Mitchell译本、林语堂译本及杨鹏译本语言文字背后丰富的文化和哲理内涵。一、具体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道”是《道德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文化负载词之一,由其衍生出自然法则;道是使事物生生不息的力量。
《道德经》八句话,八种顶级思维
1对立统一的思维原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译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儒风君说:在老子看来,一切都不是绝对的。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相互转化。这也暗示我们,顺境谦逊,戒骄戒躁;逆境刻苦,勤奋努力。
《道德经》第十四章:道纪,对“道”和“一”的中级感知
中级阶段的修炼者,要能清晰地感知到道的代理“一”。在第十四章中,老子将着重讲述“一”,这是中级修炼者的第一课。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