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海城高跷走进沈阳故宫共庆元宵佳节
2月24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海城高跷走进沈阳故宫,为游客送上精彩的展演。海城是辽南高跷的发源地,早在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就开始在当地表演,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初为平地秧歌,清咸丰年间变为高跷,后经不断创新,逐步完善。表演题材基本源于生活,多为群众喜爱的戏曲和神话故事。以手绢、彩扇、...
新春走基层丨海城高跷,浪红一年新生活
海城是辽南高跷的发源地,据清宣统年版《海城县志》记载:"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牛庄古镇三义庙就有高跷、旱船沿街跳舞表演"。这是关于海城高跷秧歌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海城高跷是集音乐、舞蹈、戏曲、杂技为一身的艺术门类,是海城人喜爱的民间广场艺术。火爆热烈的海城高跷,欢腾奔放,风趣幽默,优美抒情,雅俗共赏。
上口子高跷非遗课堂”培训班合作正式签约
多年来,西安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立上口子高跷秧歌博物馆,宣传中国传统民间优秀文化。同时,注重培养新人,先后在西安学校招收30多名学生演员,组成了“娃娃高跷队”,经过几代艺人的不断努力,融入了杂技表演,创新了艺术形式,目前已研发了22项绝活,在辽南高跷秧歌领域独树一帜,充分展示了西安镇非遗文化的魅力。(王帝苹)...
天辽地宁说非遗 碧海潮音
高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辽宁地区有4个:盖州高跷、海城高跷、上口子高跷和辽西高跷。总体来说,辽南高跷秧歌属大鼓高跷,火爆热烈,节奏欢快,与辽南人豪爽泼辣的性格相符。在表现内容上多以爱情故事、劳动生活、神话传说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表现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贬恶扬善的思想。具体来说,盖州高跷融...
沈阳故宫邀游客共庆元宵佳节
活动三:看高跷(2月24日14∶00)在东路广场,辽宁海城高跷展演将让游客现场体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烈奔放。海城是辽南高跷的发源地,早在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就开始在当地表演,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辽南高跷不仅欢腾、火爆,而且风趣、诙谐,会让游客们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和“闹元宵”的喜庆气氛。
天辽地宁说非遗 碧海潮音
沈阳音乐学院负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高跷秧歌传承人研修培训”项目实施的孙铖彬告诉记者,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高跷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辽宁地区有4个:盖州高跷、海城高跷、上口子高跷和辽西高跷。总体来说,辽南高跷秧歌属大鼓高跷,火爆...
闹社火 贺新春
“一方水土一方艺。”社火是民间欢庆春节的一种自演自娱活动的总称,内容包括踩高跷、跑旱船、舞狮舞龙、扭秧歌等一系列表演,盛行于我省各地民间,表达着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辽宁历史上地处草原、农耕和渔猎文化交会处,民间社火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热烈、欢腾、奔放、刚劲、豪迈、...
盖州:山海合鸣高跷秧歌惊险奇绝 城阙岿然辽南戏唱腔优美
清末,“津式高跷”传入盖州,与当地“辽南高跷”形成并举之势。盖州艺人在地秧歌的基础上吸收高跷技艺之后,又融歌、舞、戏为一体,自成一派,盖州高跷秧歌自此诞生。传统的盖州高跷,表演人数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但必须以头跷、二跷、渔翁、老??等“四梁四柱”为核心,配以若干生、旦、丑等角色进行演出,...
辽南高跷秧歌亮相趵突泉灯会
本报2月26日讯(通讯员李肖鹏)今日,来自“中国辽南秧歌之乡”的鞍山高跷秧歌舞进趵突泉公园,吸引广大游客驻足欣赏,为趵突泉花灯会增添了热闹和喜庆气氛。辽南高跷秧歌以脚踏一尺至二尺跷棍,扮有头跷、二跷、老生等行当,表演“五匹马倒立”、“丹凤朝阳”、“飞人”、“孔雀开屏”等节目,其特有的热烈、粗犷、自...
12个非遗项目呈现天辽地宁秧歌情
辽宁秧歌包括地秧歌、寸跷秧歌和高跷秧歌。地秧歌有“地跷”之称,含“以地为跷、平地起舞”之意;寸跷又叫“寸子”,展现汉族与满族民间舞蹈和习俗的自然融合;高跷又细分为辽南高跷与辽西高跷,是辽宁秧歌艺术成就的最佳代表。辽宁秧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浓缩了辽宁人日常生活的记忆。比如本溪全堡寸跷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