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甘肃】隋唐时期的甘肃官营经济
隋唐时期,盘踞在陇右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经常侵扰隋唐边境,给中原王朝带来巨大的军事压力。隋唐政府要防御边境民族的骚扰和掠夺,就要派遣大量军队来驻防,军粮征集,军需挽运,民众负担极重。隋唐政府为缓解这一矛盾,就模仿两汉以来官营屯田的经验,在河西、陇右等条件较好的地区建立庞大的屯田设施。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
《隋唐五代史》:陈寅恪史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国断代史
应该说,作者用统治集团的内部集团之说,梳理了整个隋唐史,像阶级论一样,也能自成其说,自圆其说,能够撑技与提拎起整个隋唐时代的历史史实。《隋唐五代史》以统治集团内部族群来划分冲突与斗争的锋面,其实在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也有所述及。我找到了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一册,其中提到:“...
对比得知,隋唐史书中对于拂菻帝国的记载,大多是客观而全面的
隋唐时人根据隋唐与拜占庭帝国的交往史实,并在整合前代典籍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拂菻较为丰富的认知。拂菻地理方位的再认知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庭帝国以罗马帝国的身份而自称,在对外交往过程中突出强调与原罗马帝国的继承关系。因此,隋唐时人将拂菻等同于大秦。在隋唐时代,时人对拂菻地理位置的认知比之前代更为...
李世忠:隋唐五代西域题材文献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书写
隋唐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不仅参与了西域地方治理活动,当时西域各民族更是或遣使求内属、或派员修贡赋,罔不遵隋唐文轨,奉隋唐戒敕,东西往来使者岁时相望、道路抵属,而西域各族人员积极参与中央政府活动者更大有人在。此类史实在隋唐五代西域文中的广泛记载,不仅为揭示西域与内地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血肉联系...
法律史学视域下的隋唐制度变迁与历史价值
隋唐是律令制实施比较透彻的时代,制度规定是我们应当特别关注的基础史料。虽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变通,但基本情形却没有大的变化。相较于礼仪、职官(内容)而言,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陈寅恪先生对刑律着墨并不算多,仅在该章之首,用“隋唐刑律之渊源,其大体固与礼仪、职官相同,然亦有略异者二端”...
陈煜:从“隋唐化”到“本土化”——中华法系的演变逻辑
日本自646年“大化改新”开始,直到平安时代初期,其法制基本上是对中国法的步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第一,整体的治理思路(法制架构)模仿中国。大化二年(646年)“大化改新之诏”就表现出隋唐化改革的整体设计。诏书由四条主文和十三条副文组成,主文如下:...
陇上石窟巡礼
石窟寺最早出现在古印度,一般选在依山傍水、远离喧嚣的石崖开凿,以便修行者潜心静思和绕佛礼拜。随着佛教沿丝绸之路传播,开窟造像之风东渐,由新疆经河西走廊流布中华。中国开凿石窟始于公元4世纪,北魏到隋唐时期最为兴盛,唐代以后逐渐减少。由此形成石窟艺术,亦称石窟寺艺术或佛教艺术。
【溯源甘肃】河西走廊——贯通古今的历史文化长廊
汉代之后曹魏十六国时期,这里活动着鲜卑人、氐人、羌人、卢水胡人、龟兹人、西域胡人、中亚粟特人等众多的民族,共同构成河西多民族杂居的史实。到了隋唐五代宋时期,吐蕃人、吐谷浑人、仲云人、嗢末人、蔡微人、于阗人、吐火罗人、粟特人、回鹘人、突厥人等都曾生活在河西这块独特的土地上,为河西多姿多彩的历史...
守正创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近年来,我们立足自身特色与专长,筑牢“基本盘”,深耕“责任田”,把内容建设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持续提升精品创作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南北千年 古运新韵
大运河鹤壁段基本是卫河,该段运河历来是华北平原南北交通的重要水道,隋唐北宋时期用于向北部边防运输军队及军需粮饷,元明清时期为京杭大运河的辅助河道。浚县黎阳仓遗址浚县黎阳仓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官仓,也是大运河沿线的大型转运漕仓,位于浚县大伾山北麓,地处当时的黄河与永济渠之间,军事战略位置重要。黎阳仓的中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