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长篇小说:根本在于“写什么”与“怎么写”
初识葛亮是在2009年的香港,当时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完成了自己长篇小说处女作《朱雀》的写作,作品凝结着他对历史与现实、时尚与传统以及人性与宿命等的思考,文体则颇有“先锋文学”之初的风采,至少在当时的我读起来甚是“烧脑”;六年后,葛亮第二部长篇《北鸢》出世,令我颇有“刮目相看”之感,一张恢宏曲折的故事网络...
医学科普小说: 怎样可算 “健康老人”?
金主任笑着说,他曾经在一本旧的画报上看到过民国时期某地评选“健康老人”的活动便是比赛肌肉。郑副组长也笑了,说是外強中干,肌肉再強也是没有用的。有好几位老人也都附和这个意见,说是我们都生了慢性病了,这些慢性病又不可能治愈,只能带病延年,健康是与我们无缘了,谈何健康老人?不过座中也有人提到:“如...
中国福尔摩斯连环“话”丨从一本民国时期的福尔摩斯连环画说起
比如《老残游记》中的人物竟然也会开口便提到“福尔摩斯”;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作者们热衷于书写“福尔摩斯来中国”的滑稽故事;福尔摩斯在当时不仅是文学人物形象,更进入到媒体与商业领域,成为小报名称与香烟品牌;改革开放之初,叶永烈将侦探与科幻相结合,创作出“科学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甚至到2020年,香港作家莫理斯仍在续...
战玉冰谈晚清民国的侦探小说
而在最新出版的《福尔摩斯中国奇遇记》中,他将目光投向了福尔摩斯这个最为著名的侦探形象最初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向读者展现了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作家是如何“戏仿”福尔摩斯小说的。在接受《上海书评》专访时,他为我们回顾了晚清民国时侦探小说作为舶来品,逐渐完成本土化的历程。《现代与正义: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研究》书封...
陈建华、李公明对谈跨界、大文学史与全球史中的现代中国(下)
很多人碰到我会说,我读过你的第一本书《“革命”的现代性》,我好像被那本书包裹起来了。而《革命与形式》,书写方式上是通过时间的延续来谈茅盾的作品跟女性形象,是这么一个结构;后半部分讲到“乳房”的都市与革命乌托邦想象,也是某一种观念史研究,观念史并不局限在威廉斯所说的宏大抽象的概念。我那个时候其实...
民国大学的文脉与学统
1949年以前以胡适(白话活、文言死的二分进化演进论)、周作人(载道与言志互为消长的循环论)为首,其弟子朱自清、沈从文、苏雪林、废名等参与开创的以“新文学”来命名的民国时期的白话文学,把文言旧体文学和文白混搭的通俗小说有意排斥在外,或用批评的方式加以抹黑,以遮蔽的方式视而不见,甚至就以偏执的思维否定...
带女儿学英语,我跟民国大师们学到四个有效方法
辜鸿铭先生真是神一样的存在,我小时候最喜欢读关于他的奇闻逸事奇葩野史。很多故事都说他学贯中西深谙西方文化的根,在于他小时候被逼背诵德文原文《浮士德》,在他完全没有办法理解意思的年纪里,他硬生生背下了整本经典……我是没有那么好的背功了,但是辜先生强调的“读书必读经典书”的选书原则,我小时候深以为...
对日本弟媳图谋不轨?鲁迅发表3篇小说求和,周作人为何不接受?
《弟兄》这部小说中兄弟俩的原型就是鲁迅和周作人,故事也是由鲁迅带弟弟看病的真实故事改编。文中写到,当看见别家兄弟为了财产打得不可开交时,张沛生说:“我真不解自家的弟兄何必这样斤斤计较,岂不是横竖都一样?...”一副很是不屑这种行为的样子。而在...
湃书单|澎湃新闻编辑们在读的17本书:病非如此
《人类新史》在2021年首次出版时,或许成为近十年里西方考古学界最受瞩目的事件。电视、播客、报刊等各类媒体上,评论如潮,铺天盖地。就古代史而言,上一本这么红的书是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再上一本是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不过《人类新史》和前两本书截然不同。赫拉利和戴蒙德写的都是进化史,格雷伯和...
“五四”前后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缩影——欠薪、索薪与鲁迅《端午...
一、《端午节》:被冷落及评价两极分化的小说《端午节》是鲁迅应茅盾之约而写的,发表于1922年9月10日《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九号。从本期封面看,《端午节》排在重点推介文章的首位。在“短篇小说”专栏,《端午节》也位列专栏的首篇,其后是冰心的《寂寞》、王统照的《微笑》。茅盾对鲁迅作品的重视程度可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