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礼教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常”有恒常、永远不变的意思。出自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它起于董仲舒,完成于朱熹。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春秋时期的孔子。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其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三纲”可意为“妻者夫...
人尽其才则百事兴
孔子研究院秉持“传统文化研究要起到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的理念,进一步发挥高端人才的学术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儒学大家、特聘专家的团队带动作用,加强高端人才对院属团队成员的学术指导,不断提升院属团队成员的学术水平,把提升全院科研人员水平作为人才工作的着力点。高端人才带领团队成员以课题为指引,以项...
让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更大范围内普及和传扬
第三,孔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以孔子思想为丰厚的土壤。第四,孔子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社会的治理,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很大意义,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为国以礼、富而后教、修己以敬、义利观、中和,都对治国有影响。第五,孔子思想还有提高个人修养的作用,以及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培养的...
“三纲五常”是中国文明的基础
儒家的仁、礼、智等学说,在家学传进中国之前,就存在于三纲五常之中,是中国传统文明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文化基础。礼起到制约、监督等作用,三纲五常则规范、引导自律,而仁,起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因此,古人说:“三纲六纪”是中国文明的基石。今天学中国古代文明还是有意义的。...
国学精讲(四):“三纲五常”
后来,“五常”与“三纲”常常并称,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最高伦理准则,但是实际上“五常”的观念比“三纲”早很多,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是社会上广为认同的德行规范,孔子继承了华夏文化的优秀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泽于后世。可以说,“五常”作为一种思想理念,有着比“三纲”更为广泛的适应范围,当今虽不再有“五常”的...
孔子就是看不起女人,一切的辩护,都是儒家的高级黑
尽管后来有人说,三纲五常中的三纲,不是孔子说的,甚至不是儒家说的,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三纲非常符合孔子和儒家对整个社会的认知和设计(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你可以反驳,甚至可以认为这里面,有一定的对等关系,你不仁,我不义,不一定要完全服从,这些都可以,但永远不变的只有一条,永远没有平等这一...
孔子过时了吗?鲍鹏山新书《孔子原来》用“战斗性”更强的文体辩论
您在书中重复强调、解释了对孔子“忠君”、对所谓“三纲五常”的观点,提出了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新”解读:孔子强调的是道德的双向平等观念,丝毫没有单向臣服之意,甚至认为这是一组因果关系——国君做好在前,臣子做好在后;父亲首先尽到做父亲的责任,然后才能有资格得到子女将来的孝顺。甚至说:孔子最了...
什么叫天地玄黄,什么叫人生五伦,什么叫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儒家的一个主张,是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来的,但是源头却是在孔子这里。“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指的也是三种关系,但是这三种关系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糟粕,他们要求作为臣子的必须服务君主,作为儿子的必须服务父亲,作为妻子的必须服从丈夫。而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
何新:孔子是统治者的奴才?错!孔子是中国历代皇朝的神主
许多人以为孔子是一个伪君子、伪道德家。其实“三纲五常”是汉人董仲舒的创造(为伪君子朱熹所光大),与孔子学说没有多大关系。孔子本人并不恪守纲常。他编著的《诗经》风流倜傥,诗篇中有偷情也有野合,春情荡漾。他声称“诗无邪”,其实那是他的幽默——诗中多多藏邪。
孔子传承于老子的孔门心法,让你认识失传许久的真正儒家学说
我在这里为正宗的儒学正名,就是要辟邪辅正,将杨墨之流的邪见邪说予以彻底的批判。但愿世人不须到深山里访师,不须到庙观里出家,只需认真阅读四书,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为老师,以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三纲五常”的准则为功行,以身心性命为汞铅,以仁义的浑然与身为升举,亦足以成就很高的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