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程师走向社科研究者 书写多彩人生篇章——燕达在住长辈冯昭奎...
大学二年级时,冯昭奎在天津实习期间参加挖海河劳动,得了严重的关节炎,后来不得不休学回家养病,母亲把他的病床安在了父亲的书房里。养病期间,冯昭奎在书房里“博览群书”,重点是自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读了《资本论》《政治经济学》《自然辩证法》等多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父亲的书房几乎成了冯昭奎的“第二课堂”。休...
韩江是谁,她写了什么?丨上书房
然而,看了一整天对韩江本人的介绍,不如来读一读韩江的文字。通过作品,韩江在诉说什么呢?我们摘录了韩江在她最为中国读者知名的两部作品《素食者》与《植物妻子》的作者序文字,让我们通过文字,走进韩江。以下内容,由磨铁图书授权发布,作者韩江。《素食者》作者的话十年前的早春,我写了短篇小说《我女人的果...
1955年粟裕调空军入闽,毛主席在杭州问刘亚楼:这是谁决定的?
粟裕在书房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突然开始头晕眼花,手抖得拿不住笔。在一阵剧烈的头痛之后,粟裕昏迷在了书房。楚青听到书房的动静赶紧跑过来,见到粟裕晕倒在地上,赶紧叫人将粟裕送到医院。到了医院才知道,粟裕这样的症状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但国内的医疗条件差,根本没办法完全将粟裕治好。粟裕头疼的毛病一直都有...
1974年5月,周恩来等在主席书房门口,留下最后一张握手照片!
5月29日这一天,周总理陪同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到毛主席的书房会见,与会的还有邓小平、乔冠华等人。会谈结束之后,邓小平等人都已经走出书房,但周总理却站在门口旁边并没有离开。这一举动在杜修贤看来是很反常的。杜修贤从1960年开始就成为周总理的专职摄影记者,后来成为新华社摄影部中央新闻组组长,在1970年开始又负责毛...
谁在上海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里夜读?
在上海,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也并非和平书院一家。一年前,黄浦区图书馆就开设了市中心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一台24小时自助借还机,满足读者借阅读书的需求;在嘉定区,目前也有12家我嘉书房24小时开放,也基本采用了自助运营的方式。那么,和平书院这样需要人工服务的24小时图书馆管理成本是否很高?
读在·浦东 | 皇帝与谁共天下?——从桓灵看三国乱局根源
融书房(浦东新区浦城路150号3楼)活动时间2024年7月12日(本周五)19:00—21:00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嘉宾简介张向荣,青年文史作家,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首奖得主(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悠游经史,流连两汉,热爱并致力于非虚构写作。著有《三国前夜:士大夫政治与东汉皇权的崩解》《祥瑞:王莽和他的...
7.5相约新华书房丨和“外卖诗人”王计兵一起跑进夏日书香
7月5日,王计兵将携最新诗集《低处飞行》参加江苏书展,并做客新华书房读书分享会,与编剧杨筱艳、宜兴作家乐心一起畅谈文学人生。文学如何成为一名外卖员的生活方式?普通人如何在庸常平淡的日子里“低处飞行”?王计兵的“诗意栖居”与“斜杠人生”,将成为此次分享会的一大亮点。
刷屏时代,谁还在去图书馆借书?
山东省图书馆采编部副主任吕俊平给记者演示了,在鲁图云书房轻松借阅到余华新版《十八岁出门远行》、双雪涛新作《不间断的人》的过程,只要轻轻点几下手机,就可以静待新书送到家。吕俊平称,通过这样的方式,读者在书籍采购上拥有更多自主权和选择权,而且还能提前图书馆馆藏借阅半个月时间读到心仪的新书。为了弄清楚读者想...
都市爱书人丨今天,谁还在埋首图书馆?
图说:宝山大场城家人才公寓共享书房新民晚报记者刘歆摄在徐家汇书院门外的24小时长廊上,也会有一盏灯、一架子书、一排沙发椅留给驻足的人,用阅读温暖一个夜归人。图书馆里,传递知识是无声的,但影响力却是深远的。记者手记丨游客变读者读者中会有偶尔路过的游客,也会有读者进来后说“我来盖个章”,这...
北大学生学者“畅销书”作家,她是谁?
易莉书架上的冰箱贴,英文为爱因斯坦名言:我从不思考未来,因为它很快会到来。除了学习和应用冥想等方法,易莉从阅读中深深受益的另外一个重要理念是“终身成长”。这来自mindset(《终身成长》)的启发。“终身成长”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也即如何“归因”的问题,易莉以学术论文投稿举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