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地球演化关键问题有了答案:地幔对流模式是混合式的
科技日报合肥2月24日电(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和中科院测地所的科研人员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首次发现了非对称路径660千米间断面散射波震相,揭示了地幔410及660千米间断面的小尺度起伏特征,为地幔对流模式研究提供关键证据,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上发表。板块构造学说是固体地球科学的基石,...
瞭望·瞭望访谈 | 地球科学推动人类文明——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
以大规模火山活动为例,火山喷发是由地球深部活动导致的,其喷发产物如火山灰、火山气体、碎屑岩等可以穿透地球不同的圈层,如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是将地球内部与表层系统演化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大规模火山爆发向大气中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不仅大大提高了地表温度,还对地球宜居的其他因素造成影响。应...
错过等一年 |中国科学院第七届科学节 地质地球所专场
刘东生院士(1917年11月22日-2008年3月6日),第四纪地质学家、环境地质学家,被誉为中国“黄土之父”。他确立了中国黄土“新风成学说”,奠定全球环境变化多旋回理论,建立了最完整的陆相古气候记录,开创了“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演变”新领域。曾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2002年获国际泰勒...
科学家找到“核冬天”致恐龙灭绝学说证据
有说法称6600万年前一颗巨大陨石撞击,导致地球进入“核冬天”,恐龙不堪恶劣环境最终灭亡。科学家最近找到实质证据证实这一说法。科学家指出,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巨大陨石撞击地球,扬起大量烟尘遮蔽天空,地球环境进入“核冬天”(nuclearwinter),太阳被遮蔽致使气温严寒,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缺乏氧气,让一度...
地球内部藏着另外一个星球?这事儿可能还真靠谱
关于月球的形成有很多种学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撞击说”了。根据这一理论,月球被认为是冥古宙时期,火星般大小的原始行星“忒伊亚”与原始地球相撞之后产生的物体。撞击释放的能量未能穿透地核,所以这些来自于原始行星的残骸并没有完全离开地球,而是通过一种名为“热化学堆积”的过程留在了地球内部。
什么力量驱动着地球演化?
1967年,摩根(Morgan),麦肯齐(Mekenzie),勒皮顺(LePichon)等人将海底扩张说与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地球岩石圈,并总结提高为对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总体规律的认识.这种被称为板块构造的学说很快为地球科学界广泛接受,并用来解释雄伟山脉,巨型裂谷和深长海沟等各种地球构造的形成和演化.然而,地壳板块是如何形成...
当达尔文遇见拉马克——达尔文学说2.0|《信息、生命与物理学》
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天体生物学家保罗·戴维斯在《信息、生命与物理学》一书中,重新审视了拉马克演化论,认为达尔文学说的修正和延伸——“达尔文学说2.0”,开启了一个关注生物信息力量的全新视角,并引领了演化论的重大修正。本文节选自《信息、生命与物理学》一书第四章。
古化石揭示地球秘史:南美洲与非洲是如何戏剧性分离的?
这一惊世发现不仅填补了地球历史的关键空白,也让我们对南美洲与非洲的分离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的研究小组在安哥拉的挖掘成果,如同揭开了一幅生动的地球演化画卷,让我们得以一窥南大西洋形成背后的壮丽景象。从紧密相连的冈瓦纳超大陆到今日的广阔海洋,这一过程不仅见证了地球板块的沧桑巨变,也启示着我...
科教兴国专题——历史情况
这个重点包含的内容是:偏微分方程、非线性方程及统计数学,塑性力学和物理力学,场论,固体理论和液体理论,物质的化学构造和性能的关系,蛋白质结构及性能,遗传的规律,高级神经活动,天体演化,地球内部构造、组成及地壳的演化的研究等等。以上是我国在十二年内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十二个重点。我们必须抓住这十二个重点来带动...
宇宙为什么这么多石头?地球比太阳还古老?人其实是石头生出来的
而人类的祖先,由原始的单细胞生命演化而来,这些生命早期大都是在地球上的水中出现,而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回头来看,人类最初的文明,也几乎都是由石头建造的,比如土墙,金字塔,陶瓷等。所以,我们可以说,我们都是石头的后代。当然,我们更是宇宙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