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认知!3篇《自然》齐发,破解奇特环状DNA促癌之谜
他们的目标是增强癌细胞中这种转录与复制的冲突性。研究分析了ecDNA转录时活跃的介质,其中一个名为pRPA2-S33的分子会随着转录在ecDNA增加。同时,由于DNA复制被抑制,DNA上的复制叉处于停滞状态,这会引起级联信号并激活S期检查点蛋白CHK1,防止DNA复制完成之前就执行有丝分裂。作者尝试在含有ecDNA的肿瘤细胞中抑制了CHK...
基因王国之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C位大咖”——基因
有了这一原则,接下来,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两位科学家开始用X-射线衍射来分析DNA晶体的结构,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他们成功拍到了清晰的DNA衍射照片,就是下面这张著名的图。DNA衍射图(图片来源:wiki)而正是看到了这张图,年轻的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对DNA结构的猜测,那就是——双螺旋。简单地说,DNA是两条链...
一封奇怪的信:伽莫夫是如何参与遗传密码破译“竞赛”的?
克里克并不信服伽莫夫的观点—首先,他不认为蛋白质的合成像伽莫夫假设的那样发生在DNA分子上。现在大家都知道,DNA出现在细胞核里,是染色体的一部分,而RNA则游离于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是在RNA上进行的。克里克和沃森继承了卡斯佩松、布拉谢、布瓦万、旺德雷利和唐斯的观点,认为RNA发挥着基因与蛋白质之间的媒介作用。这...
Science:细菌能够在基因组外从头生成新基因,以对抗病毒感染_澎湃...
早在1958年,DNA双螺旋的发现者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Crick)提出了著名的“中心法则”,为遗传信息的传递构建一个大框架:DNA→RNA→蛋白质。根据这一法则,DNA作为基因模板,转录生成RNA,RNA再翻译为蛋白质。1970年,科学家们在一些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这种酶可以将RNA逆转录成DNA,这为中心法则做出了重...
研究揭示DNA复制源头的调控机制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AlessandroCosta小组揭示DNA复制源点的调控机制。相关论文于2022年6月1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据研究人员介绍,真核生物复制起源的激活发生在时间上分离的步骤中,从而确保染色体在每个细胞周期只被复制一次。首先,MCM螺旋酶以非活性双六聚体的形式被加载到双联DNA上。激活发生在招募一...
纪念DNA双螺旋发现70周年,我们问了诺奖得主们两个问题
这便是DNA双螺旋结构的正式发布(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该文由沃森和克里克联手发表,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在文末,克里克本来想大篇幅论述该文的生物学意义,但沃森对双螺旋结构信心不足,担心被打脸。再三衡量后,克里克还是克制了冲动,表述为“我们注意到,我们假设的特定配对直接暗示了遗传物质可能存在的复制机制”...
被误解70年?《自然》揭秘富兰克林对DNA结构发现的真正贡献:她是...
《自然》的最新评论文章通过新发掘的历史档案,重新审视了富兰克林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中的贡献。根据最新文章的观点,富兰克林扮演的角色被“降格”了:她不应被视作被窃取成果的“受害者”,而是这项研究中的平等贡献者。富兰克林的真正贡献也被误解了:相比于著名的“51号照片”,她的其他发现才是帮助沃森、克里克确认...
DNA与基因科学的六大里程碑
“DNA科学”的第一步是描述其结构,它是两条相互缠绕的链,目前被称为“双螺旋”。“50多年前,沃森和克里克描述了DNA链,通过它基本上能够解释人类和其他生物物种是由什么组成的。”医学遗传学专家巴勃罗·卡尔法扬解释说。沃森和克里克后来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但是揭示“双螺旋”结构的X射线图像的最早发现者存在...
DNA双螺旋结构
克里克从一开始就坚持要求在发表的论文中加上“DNA的特定配对原则,立即使人联想到遗传物质可能有的复制机制”这句话。他认为,如果没有这句话,将意味着他与沃森“缺乏洞察力,以致不能看出这一点来”。在发表DNA双螺旋结构论文后不久,《自然》杂志随后不久又发表了克里克的另一篇论文,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机制。
开启人类自我认知新纪元——写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七十周年之际
沃森和克里克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提出一个结构模型,它既要能解释X射线衍射分析的图像,又要能阐明基因自体催化(复制)和异体催化(编码蛋白质)等生物学性质。1953年2月,沃森、克里克在分子生物学家威尔金斯的帮助下,看到了化学和X射线晶体学家富兰克林在1951年11月拍摄的一张十分漂亮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