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 × 许知远:逆流而上,穿墙而过
#布莱希特体系提倡“距离感”和“陌生化”,主张表演者高于角色并驾驭角色,表演剧中的人物而不是去融入到角色中去,随时进入,随时跳出,与角色、观众都保持一定距离。#梅兰芳体系程式化的表现手法,重点是突破时空限制,营造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但又很富有意境的舞台世界,使得戏剧的形式感、观赏性最大化。
《少年包青天》六子和卓云不同命运:观众背后的情感逻辑
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布莱希特体系也叫史诗戏剧,那么有时候就是以剧外人角色然而有时候又是剧中人角色,这类史诗戏剧表现方式;梅兰芳体系是一种舞台艺术,跨越时空限制,以符号化表现而实现一定的象征意义之表演,这个对传统戏曲表演的网友,应该比较熟悉,因此它也叫程式化的表现手法。
我为什么教表演
他学的是方法而不是体系。慢慢我才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三大表演体系——我们根深蒂固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和梅兰芳。“间离”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对演员的一种能力要求,布莱希特更多的是戏剧形式,而不是表演体系。我们说梅兰芳是体系,是因为戏曲就是体系,戏曲的程式化表演自成一派,但是这个体系是...
追问与反思:21世纪中国戏剧精神
孙惠柱1982年提出“梅兰芳表演体系”的命题,认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求真”,布莱希特体系“向善”,而代表中国戏曲艺术精神的梅兰芳表演体系则“致美”,世界戏剧三大体系说由此滥觞。该书作者通过对孙惠柱和叶秀山等先生关于“梅兰芳表演体系”相关阐释的商榷,提出“梅兰芳表演体系”这个命题难以成立。作者认为,梅兰芳的戏曲...
冯远征:中国话剧已经到了最危机的时刻 得有人站出来教年轻人
有一种说法,表演在世界上分为三大流派,一个是在中国已经流行50多年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另一个是源自德国布莱希特的表演体系;还有一个就是来自我们中国梅兰芳的梅式体系。然而冯远征却一语捅破了这个“传说”:“我去德国留学的时候,跟德国人说我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流派的,问他是哪个流派的?我以为他会说‘我...
剖析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布莱希特体系
布莱希特体系与斯坦尼拉夫斯基体系、梅兰芳体系共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他对世界戏剧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个学派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欧洲及德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古典戏剧和中国戏曲。
不少“误读”可休矣
首先我们看一看所谓“三大表演体系”。长期以来,戏曲界都流行着这种说法,认为世界戏剧有三大表演体系,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以及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表演体系。而翻检国际上的戏剧理论著作,唯有中国有这种提法。而始作俑者,是1962年4月25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黄佐临的《漫谈“戏剧观”》一文。在这...
在谈论布莱希特这件事上,余秋雨是专业的
布莱希特所开创的表演体系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艺术体系,并称为“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作者:余秋雨布莱希特(1898—1956),出身于奥格斯堡一个工厂主的家庭,早年学医,一九二二年因剧本《夜半鼓声》获奖,次年即被聘为明兴剧院的导演兼剧评家。一九二四年,应著名戏剧家莱因哈特之聘任柏林德意志...
梅兰芳与世界三大演剧体系
至此,在当时被认为最发达的文学艺术中心,代表三大表演体系的代表人物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聚集一处,催化了世界三大演剧体系的形成,对世界戏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大戏剧体系的争论及其意味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是世界当代的三大戏剧体系,这一话语源自于黄佐临在1962年3月在广州“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漫谈”戏剧观》以及他在1981年8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相同思想的文章《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这一思想被经孙惠柱《戏剧艺术》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