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帮锋:“主观权利”概念的重构 | 法学家202406
有学者指出,在潘德克吞(Pandekten)法学家那里,一切权利都表征着权利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意思支配关系。当代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也有类似的表达,认为“主体权利确定了这样的界限,在这个界限内,主体对其意志的自由行使是正当的”。这种主观化的理解,实质上是将权利归入主观意识的范畴。除了具有主观...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这些辩证关系体现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和客体、历史和未来、内容和形式、源和流的发展规律。????一、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打通中华文明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认识什么是中华文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创造什么样的形态,把握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
何云峰:幸福与奋斗关系问题是劳动教育的核心议题|关注
劳动是主体见之于客体的活动,会有各种结果和后果产生。主体在发动一个劳动活动的时候,需要对相应的结果和后果有充分的预判,对可能的危害有补救措施,要有合道义方面的事先预防和安排。在无法预判的情况下,要有具体可行的补救方案。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劳动的正义性和合伦理性,劳动创造出来的幸福才会更加持久和具有更高的可...
数字法治|陈亮、张翔:人工智能立法体系化的理论证成与路径选择
法律关系的客体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发生权利义务联系之中介,由其承载的法律关系之性质关涉不同类型制度之间的界分,成为识别调整对象的第二道滤网。首先,在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中,不同节点的立法价值导向有所差异。针对“人工智能科学”的立法着眼于研发端,重在科技伦理、科技政策的法律化“转译”;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和...
新时代新征程中教育公平的人文关怀与主体性价值
作为认识论范畴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在其活动关系认识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是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运用自身的本质力量,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的特征,即人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本身就是一个哲学问题,主体性的生成、存在与发展深深根植于作为个体的主体身上,具有广泛的哲学基础。教育...
【纪念福柯逝世40周年】福柯 | 主体与权力
这样,我研究的总的主题,不是权力,而是主体(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确实,我深深地卷入到权力问题中。我很快就发现,人这一主体在被置入生产关系和表意关系的同时,他也会同样地置入非常复杂的权力关系中。而在我看来,经济史和经济理论为生产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语言学和符号学为研究表意关系提供了这样的工具,但是,我们还没有研究...
方延明|传播与人类活动的辩证法——兼论大众传播的主客体间性
主体与客体的这种依存关系,从根本上说是通过主体的传播活动与客体的对象化实现的。因此,人只有在自身的传播活动中才有所谓的主体自觉和与客体的依附关系。作为主体传播的人,通过传播活动使价值诉求得以实现。人类传播史的发展始终以人类对自我效率的追求为终极目标,积淀和传承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最主要成果,揭示着社会...
孙华璞 | 关于违法合同无效问题的思考
《合同编通则解释》所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不仅对压缩合同无效空间、维护合同效力、平衡社会公益与民事主体私益的关系、实现民法维护民事主体私益之目的、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对民事司法牢固树立维护民事主体私益的现代司法理念,促进公法与私法维护社会公益功能的...
时明涛|作为新型财产权客体的数据及其法律保护
从个人数据与个人信息的关系来看,个人信息是个人数据的上位概念,数据不但可以表现为信息,还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比如声音、图像和符号等。从本质上讲,个人信息之所以需要保护,原因在于其上体现了信息主体的人格利益。至于个人信息是否具有财产价值,严格地讲,单一个人信息之上并不具有明显的财产价值。只有大量的数据汇聚才会...
陆地等:被周边传播现象及其价值分析
在传受双方的关系上,传播的一方在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数量与质量上一般要高于被传播的一方,也就是传受双方存在一定的信息能量落差。存在传播关系的主客体之间能量落差越大,传播的冲击力越大,被传播的客体受传播主体的影响也就越大。比如,欧美等西方媒体对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传播就具有全方位压倒性的优势,被周边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