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邦武|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质论
申言之,在人与世界关系以及人类自身精神心理的不断辨识中,依据作为主体的人类在其内在身心中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消长关系,主体性理论依次经历了早期的主体性理论阶段、近代因科学主义盛行所致的唯理主义主体时代,以及现代在各类人本主义理念和语言哲学冲击后调和理性与非理性于一体的实践主体阶段。本文没有采用我国主流哲学...
【读书分享】人性、道德和法律:解析社会行为的三个维度
因此,可以这样总结:人性是生存与繁衍的本能驱动,道德则是群体协作的契约,通过约束人性促进共同发展;而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与强制性的保障,为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石。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洞察人性的奥秘,更能引导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个人利益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平衡点,做出更加...
从电影《第二十条》看法律与常识常情常理的关系
常识常情常理与法律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二者始终存在着相互汲取、相互评价、相互制约的制度性结构与普遍实践。同时,充分发挥、保障律师的辩护权,减少不同法律角色之间的非理性对抗,塑造控辩审三方的合作性博弈关系,通过程序正义和制度保障让常识常情常理与法律继续相依也是现代法治的应有之义。
罗翔《法律的悖论》:这个社会真正复杂的不是善恶,而是人性
人性,这宇宙间最幽微难测之谜,以其无尽的矛盾与善变,让法律的天平在衡量时,也难免遇到难以裁断的“灰色地带”。罗翔以此警示世人:理性之光,虽能照亮前路,却难以穿透人性之复杂迷雾。唯有洞悉人心之幽微,方能于世间纷扰中,觅得属于自己的安宁之道。01有读者望书兴叹,言法律悖论抽象高悬,不接地气。亦有...
《正义的代价:当法律与人性碰撞》
法律与人性的平衡1.理解判决的多维性:法律判决往往需要平衡多方利益,考虑证据、法律条文和公共利益等复杂因素。法官的判决可能不会让所有当事人满意,但这正是法律公正性的体现,它追求的是整体的公正而非个体的完全满足。2.尊重法律程序:对判决不满,正确的做法是通过上诉或再审等法律途径寻求解决,而不是采取...
人性、文明与法律观念的起源
人性当我们提到某些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思想或概念时,我们的意思,是指它多少构成了我们对于世界的态度,以及对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种种关系的看法(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法律概念当然也有“意识形态”的特性,以致我们观念中的法律不免会因我们对人类在世界中地位的认识,对人类本性——如若干现代作者乐于使用的称呼“人类要件”(human...
电影《第二十条》探讨了人类社会的道德、法律与人性的诸多问题
电影《第二十条》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人类社会的道德、法律与人性的诸多问题。在这部电影中,导演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实: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和道德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而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也会在这些极端环境中被彻底激发出来。
用刚性的法律做人性的调解——北京展览路街道“调解中心”纪事
截至12月,调解中心2023年线上线下调解案件共计53件,涉及人数1205人,涉及金额695万元。其中,调解成功案件共计26起,涉及313人,涉及金额365.7万元。“我们做调解工作,注重情法理结合。”鲁莉芬说,“在坚持公平正义的基础上,把人放在首位,通过充满人性的调解,使原本刚性的法律不再是生硬的条文,有了人情的温度。”...
实施个人破产制度,寻找法律与人情的平衡
个人破产制度在处理债务人与自然人债权人关系时,面临着复杂的社会情感与法律逻辑的交织。与法人债权人相比,自然人债权人往往与债务人之间存在着更为紧密和复杂的社会联系。这些联系可能基于信任、友情、家庭等,一旦债务人宣告破产,这种联系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对于自然人债权人而言,他们可能更难以接受债务人破产的事实...
电影《第二十条》中的法律人:破局之路的探寻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我们只能被不被自己定义的关系所定义,被不被自己掌控的关系所掌控。对于法律人而言除了需要在与自己直接相关的关系中乘风破浪外,还不得不经常介入“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之下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也会让法律人力不从心。如果关系之间再彼此纠缠那将更是雪上加霜,就像韩明...